“十四五”以来,易门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锚定“3815”战略发展目标,突出“六个大抓”,发展壮大“三大经济”,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易门实践迈出坚实步伐,“十四五”主要目标任务即将顺利完成。

01.jpg

铆足干劲抓经济、促发展,县域经济量质齐升。县域经济总量迈上150亿元台阶、居全省全市中游。工业增加值、农业总产值增速有2年居全市第一,增长动力从主要依靠投资拉动向投资和消费“双拉动”转变。城镇化率提高3.49个百分点、达54.75%

坚定不移兴产业、稳增长,产业培育步伐加快。工业上做好“产业链”文章,大力发展资源经济、园区经济,做大“两主两辅”产业,建成1个百亿级省级重点园区,培育起1个百亿级、1个五十亿级主导产业和2户十亿级、20户亿元以上企业,工业产值从“十三五”末的160亿元增加到269亿元、增长68%。农业上做好“土特产”文章,做强“1+6+N”高原特色农业,粮食产量稳定在6200万公斤以上,烟农收入稳定在2.5亿元以上,建成野生菌保育促繁和食用菌种植示范基地21个,培育起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1户、省级重点龙头企业3户,农业总产值达28亿元。三产上做好“旅游+”文章,做优文旅产业,年入易游客200多万人次、旅游花费20多亿元。

持之以恒建生态、优环境,美丽易门成色更足。深入实施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土壤污染源头防控、“护饮水”专项行动,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美丽易门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城乡面貌焕然一新。森林覆盖率达53.6%,县城绿地率达40.6%、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8.5%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达100%、国控省控断面水质优良率100%。通过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省级文明城市复审。获评省级“美丽县城”、省级绿美城市。

用心用情办实事、惠民生,民生保障扎实稳固。打通6条市政“断头路”,改造7条市政道路和4个集贸市场,建成玉楚高速公路易门段、城山公园、滇中引水易门干线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和家门口的“好医院”,深化“三医联动”改革和公立医院改革,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9%以上,连续两年获评全省推进健康县城建设工作突出县。抓好重点群体就业和就地就近就业,开发公益性岗位2632个,城镇新增就业1.5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万余人。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一老一小”关爱帮扶扎实有效。实施城市更新项目37个,改造老旧小区97个、农村危房673户。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4.98万元、2.17万元。

多措并举防风险、保安全,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县域治理效能和治理水平明显提升,法治易门、平安易门建设深入推进,呈现出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社会稳定的良好局面。

发布会上,县委书记高勇,县委常委、县政府常务副县长王刚,云南易门产业园区分管日常工作的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张跃光分别就基础教育、基层治理、产业集群发展和能级提升等热点答记者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