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发展已成为经济提速增长的发展方向和重要途径,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日益提升。随着数字化知识、信息、数字技术、数字化装备在各行业领域和生产经营、治理等环节的广泛应用,与此紧密关联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防灾减灾领域也逐年加大数字化发展力度,从易门县实际情况看:

  一、安全生产领域。全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建材、有色金属、机械等八大工贸行业245家企业建立了安全生产视频监管系统;危险化学品、陶瓷建材、天然气使用和尾矿库共113家监管对象建立了监测预警系统;18家非煤矿山企业于2018年建立了政企在线税收监控系统,该系统同时附带货源企业矿产品销售超载监控,为治理货源企业超载事故隐患提供监控数据和决策服务。使用省以上开发和推广运用的安全生产信息系统18个,推动安全生产检查、风险隐患治理、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等安全生产监管执法数字化进程。

二、应急管理和防灾减灾领域。县应急局向县有关部门、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和37个村(社区)配备卫星电话77部。使用省以上开发和推广运用的应急管理及防灾减灾信息系统5个。运用一卡通发放自然灾害救助资金到受灾居民。使用上级开发和推广运用的应急视频调度系统、应急通信调度系统及应急管理综合业务系统,推动应急事业数字化发展。有关行业管理部门积极推进防灾减灾救灾监测预警预报和应急救援数字化项目建设、数字化装备使用,为全县防灾减灾和应急救援发挥各自职能作用。

但安全生产、应急管理、防灾减灾领域数字化发展存在规划和政策标准制定滞后,数字素质滞后,项目储备建设滞后,建设不够规范等短板弱项。针对以上短板弱项,十五五期间应突出抓好以下四项重点工作:

  一是完善规划政策标准。应从上到下,在安全生产、应急管理、防灾减灾规划中完善数字化建设专篇,制定完善与规划相配套的政策和有关这三方面数字化建设、运用、管理和维护的标准或规范。突出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尾矿库、高风险工贸企业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监管、自然灾害易发多发领域防灾减灾、应急救援及相关领域数字化建设专篇。

二是加快提升数字素质。从全局、长远统筹数字素质建设,建议将数字素质教育纳入院校、职业学校教学内容,建立数字学科,培养高素质数字人才。强化培训机构和数据主管部门对数字经济知识教育培训。利用宣传咨询日、多媒体推动数字化知识、数字技术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努力营造数字化发展良好氛围,提升公众数字化意识、数字化知识和数字技术水平。

三是强化项目储备建设。围绕发展和服务高质效数字经济,加大数字化项目调研、储备、立项、建设、入市或投入使用,为做大做强数字经济,提升数字经济贡献率做出积极努力。

安全生产领域,加大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企业,工贸行业中的煤气生产使用、有限空间作业、高处作业、设备操作、天然气使用、有毒有害气体场所、粉尘涉爆、临边洞口作业等高风险岗位监测预警数字化运用,提高监测预警精准度,实现从人防、技防向智防提升。在安全生产检查,风险隐患治理,执法取证,数据库建设,信息互通、共享等方面推广运用数字化技术和设备,提升数字化推动高水平安全发展的能力。

防灾减灾和应急救援领域,强化自然灾害易发多发领域监测点建设,实现重点领域监测点全覆盖,提升监测预警科技化、数字化水平;推动以科技化、数字化支撑的现代综合指挥系统建设,加快建设县级、乡镇(街道)综合性应急指挥中心,形成乡镇(街道)综合应急指挥系统、县有关部门应急指挥系统与县综合应急指挥系统联通的应急指挥系统网,有效整合森林草原防灭火、防汛抗旱、地质灾害防御、抗震救灾、安全生产领域应急指挥资源,全面提升县综合应急指挥的集中统一性、协同性、专业性,以科技化、信息化推进应急指挥现代化;加强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领域应急救援数字化装备配置、管理、使用和维护,突出对应急救援复杂、难度大、风险高、专业性强的行业领域的数字化装备配置。强化数字化装备使用的培训、演练,提升实战能力。

四是规范数字化建设。建立与安全生产、应急管理、防灾减灾体系、机制和能力现代化相适应,体现数字化时代要求的互联网+监管系统。建议从国家层面整合应急管理部门所有信息系统,统一建立一个综合信息系统,从顶层至基层一体化运用,适度精简和统一规范信息标准,实现应急管理系统信息的统一、规范、实用、适度、共享,并实现与相关部门的信息互通和共享,这是整合、开发和运用信息系统必须解决的突出问题,是提升线上线下优化结合、提升在线监管水平和成效必须解决的问题,是落实县(市、区)和乡镇(街道)把主要力量、时间、精力下沉基层一线开展工作,而不是主要在办公室落实工作的重要举措,是推动高水平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的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要求,也是全国其他所有部门应如此改革、提升的必由之路,彻底解决开发运用信息系统各行其是,层层加负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