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易门县十街彝族乡人民政府 >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在十街彝族乡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2021年1月6日)
党委副书记、乡长 李胜春
各位代表:
我代表乡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十三五”发展成效和2020年工作回顾
“十三五”以来,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脱贫攻坚繁重任务、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影响、持续干旱等自然灾害严重诸多考验,我们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在县委、县政府和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乡人大的依法监督下,团结带领全乡各族人民,开拓创新谋发展、攻坚克难求突破、千方百计保民生,奋发有为推进各项事业取得重大成效。
五年来,我们全力加快发展,乡域经济迈上新台阶。面对经济发展新形势,我们沉着应对,立足十街实际,积极挖掘潜力、发挥优势,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出实招、使狠劲,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综合实力稳步提升。2020年末,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达4.34亿元,比2015年末的2.5亿元增加1.84亿元,年均增长11.6%;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15854元,比2015年末的9968元增加5886元,年均增长9.7%;农村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6亿元,比2015年末的2.2亿元增加4000万元;财税收入855万元,比2015年末的773万元增加82万元。
五年来,我们全力深化产业转型升级,群众收入明显增加。紧紧围绕增加群众收入的根本目标,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全力巩固支柱产业、积极培育主导产业,群众增收渠道不断拓宽,收入稳步增长。“十三五”期间,全乡每年粮食种植面积2.3万亩以上,总产860万公斤以上。每年烤烟种植规模稳定在1万亩以上,交售收入3300万元以上,单价、上等烟比例和烟农收入逐年增加。以洋葱、西葫芦、菜豌豆、娃娃菜为主的冬春蔬菜快速发展,种植面积达1.5万亩以上,产值由2015年末的3500万元增加到2020年末近7000万元,年均增长15%。加大动物疫病防控,引进德康、正大、力源等龙头企业,带动群众发展规模养殖场87个,产值由2015年末的1亿元增加到2020年末的2.5亿元,年均增长20%。加大土地流转,柑橘、油橄榄、绿花椒等林果种植2.4万亩,产值由2015年末的120万元增加到2020年末的1930万元,年均增长74%,荒山荒坡逐年变成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积极探索以摆衣村为带动的乡村旅游,贾姑米、谷花鱼、十街红糖等农特产品备受青睐,“滇中热河谷、绿色果蔬乡”品牌进一步打响。
五年来,我们全力推进改革创新,发展活力更加强劲。党政机构改革顺利完成,公车、公务等机关内务管理规范有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纵深推进,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有效落实。营商环境显著提升,精准对接十街优势和市场需求,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种植、养殖规模以上企业 21户,投资额5亿多元。“办事不求人、审批不见面、最多跑一次”的政务新环境逐步形成,行政审批提速提效,政府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不断提高。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确权26254亩、登记颁证3287本,有序推进农村土地、林地合法流转1万余亩。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积极发展村组集体经济。教育、卫生、医疗、养老、殡葬、应急等重点领域改革不断推向深入,社会治理和社会保障等领域工作步入新的发展水平。
五年来,我们全力攻坚项目建设,发展基础更加牢固。五年共完成投资4.6亿元,全力补齐水、路、房等最薄弱的短板。在水利建设方面:先后实施了农村安全饮水提升、库坝除险加固、产业配套引水、灌溉水毁修复等76件水利工程,铺设管网134公里,新建蓄水池159个,加固小坝塘7座,新增蓄水量13.6万立方米,有效改善灌溉面积20855亩,自来水普及率达100%。在路网建设方面:红河谷—绿汁江流域土库房至十街公路改造工程顺利完成,张马路、脚朝路、金龙路等17条共90公里农村公路硬化通车,全乡8个行政村通村道路硬化率达100%。在安全住房方面:6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完工入住,C、D级危房改造共446户,建成周转房41套,实施了地质灾害应急治理、民族团结示范村、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等项目124个,群众住房困难基本解决。农村广播电视、电商服务站点实现全覆盖,宽带网络和通讯网络覆盖率达96%。十街中心幼儿园、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供水站、集镇景观改造等一大批民生工程集中推进,集镇功能短板进一步补齐,“火车头”带动效果逐步彰显。
五年来,我们全力统筹城乡发展,乡村面貌显著改善。坚持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并重,生态立乡、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建设美丽十街逐步成为全民自觉行动。“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扎实开展,“河长制”“路长制”“山林长制”全面推行。全国第二次污染源普查顺利完成,中央、省级环保督察整改事项清零销号。制定实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专项规划,划定2个乡级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建成85个农村人畜饮水保护区,河道清淤14公里。完成朝阳并网光伏电站建设,新能源有效利用开发。累计投入生态建设资金2229万元,实施营林、造林工程3万亩,义务植树20.5万株,绿化公路50公里。森林资源管护全面加强,森林覆盖率提高至37%。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扎实开展,厕所革命任务深入推进,村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覆盖率83%,卫生户厕覆盖率87%。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村镇,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省级生态文明乡镇、卫生乡镇、美丽村庄等荣誉称号。
五年来,我们全力补齐短板弱项,民生福祉不断改善。千方百计争取资金项目,加大对民生领域的投入,坚持共治共享,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明显提升。脱贫攻坚圆满收官。聚焦“两不愁三保障”标准,举全乡之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累计投入扶贫专项资金7977万元,实施项目118个,建档立卡贫困户适龄学生义务教育阶段“零辍学”,贫困村卫生设施建设全达标,建档立卡户100%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四类和非四类重点对象危房存量清零。建档立卡贫困户产业就业扶贫实现全覆盖,全乡4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557户1741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退出。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坚持教育优先,持续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努力解决学校教育教学困难,五年来累计投入教育资金94万元,解决了中小学校舍、师生食堂、公厕、饮水等一些困难问题,学校教学条件不断完善,教育信息化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全民健身运动会连续举办。卫生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深化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县乡村三级医疗体系和医共体建设,五年来累计投入医疗卫生资金45万元,张所、老吾、脚家店卫生室改造完成,乡村公共卫生网点建设全面加强,医疗卫生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更加有力。持续抓好“贷免扶补”服务,办理创业就业小额担保贷款131人共1540万元,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2534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均达98%以上。累计发放低保、五保供养等各类民生资金1960万元。全乡建成6个公益性公墓并投入使用。十街乡老年体育协会成功挂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平安十街建设深入推进。食品药品、道路交通、消防、安全生产等工作持续平安稳定。应急处置、综治维稳、禁毒防艾、反邪教等工作扎实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阶段性胜利,民族宗教事务管理持续加强,基层社会治理成效明显。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老龄、残联、关心下一代、统战(民宗)等工作取得新进展。
五年来,我们全力抓牢自身建设,执政能力不断提升。坚决贯彻党委的决策部署,自觉接受乡人大的法律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累计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265件,办结率和满意率均达100%。坚持依法科学民主决策,健全“三重一大”集体决策机制,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和信息公开。坚持依法行政,落实法治政府建设目标任务,政府系统法治意识、法治思维进一步增强,法治工作水平不断提升。健全考核激励机制,强化督查督办、追责问效,政府公信力、执行力明显提升。全面压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严格履行“一岗双责”,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公务活动从严从简,“三公经费”持续下降,政风行风明显好转。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准确把握发展态势,立足全局、着眼大局,一手防疫情、一手稳经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乡经济稳步发展,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4.34亿元,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15854元,增长10%;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2亿元,完成任务数的60%;向上争取资金481万元,完成任务数的117%;招商引资1.5亿元,完成任务数的300%;预计财税收入855万元,完成任务数的100%。
疫情防控扎实有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自觉扛起“保一方平安、促一方发展”的政治责任,及时响应上级部署,迅速采取应急举措,抓实抓细外防输入各项工作。全乡上下,齐心协力,认真抓实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严格落实重点人群、重点场所、重点时段管控和网格化监管,扎实开展体温监测、场所消毒、健康扫码等精细防控措施。重点路段共设置60个疫情防控监测服务点,建立外来人员登记台账,动员群众取消宴席22起。投入资金15.8万元,保障防控物资。稳市场保供应,“米袋子”“菜篮子”货足价稳。分级分批推进企业复工复产,适时开放集镇和老吾街集市交易,疫情防控全面转入常态化。
特色产业加快发展。认真做好烤烟前作规划和预整地准备,加大土地流转,强化保障,优势资源向烤烟种植能手和种植大户集中,完成烟叶交售118万公斤,实现收入3464万元。与溪禾公司合作,红河谷—绿汁江冷链物流中心项目建设有新突破,认定出口蔬菜备案基地2000亩,签订娃娃菜订单1200亩,产业信贷、蔬菜保险等服务跟进完善,产业发展动力强劲。全力防控非洲猪瘟疫情,继续推进规范化、规模化养殖园区建设,新增规模养殖场11户,全年出栏肥猪2.9万头、家禽32.6万羽,生产仔猪9.5万头,畜牧产值创历史新高。持续强化“企业+协会+农户”发展模式,带动群众继续种植柑橘、绿花椒、油橄榄、软籽石榴等,群众累计种植林果面积占比31%。
项目建设大力推进。全力争项目、引资金,扎实推进关键领域重点突破。一年来,累计投入资金8000万元,实施基础设施建设项目33件。顺利实施了集镇、老吾片区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等6件水利工程,新建蓄水池11座,铺设管道34公里,有效解决马头、集镇、老吾片区8000多人饮水困难,改善1800余亩耕地灌溉用水。完成1083亩的补充耕地项目。土库房至十街公路改扩建、脚岭路、大马山安置点道路硬化等项目顺利完工,乡村路网不断提升。土地增减挂钩、乡村振兴ppp项目、十街集镇河滨公园等项目方案编制完成。贾姑省级美丽乡村巩固提升、老吾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项目集中推进,大密腊民族团结示范村、老吾落水洞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项目竣工,乡村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
脱贫成效巩固提升。围绕脱贫质量巩固提升的主线,紧盯边缘易致贫户和脱贫不稳定户,扎实开展脱贫攻坚百日总攻和“回头看补短板强弱项抓提升”行动,精准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全年投入专项资金1060万元,实施巩固提升项目2批共8件,完成四类和非四类重点对象危房改造362户,53名贫困人口新增纳入城乡低保,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全覆盖,培育新型经营主体9个,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428人。发放扶贫小额信贷资金795万元,有效覆盖12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强化动态帮扶和返贫监测,各级反馈问题整改清零,顺利通过国家脱贫攻坚成效普查验收。
美丽乡村有序推进。严格落实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强化领导干部挂点联系村组抓示范机制,乡村环境整治成效明显。实施退耕还林、异地造林、低效林改造共6600亩,义务植树4万株。全力抓好护林防火,年内未发生森林草原火灾。美丽公路加快建设,完成公路沿线补植增绿10公里。持续开展清河行动,乡村两级河长巡河累计720次,清理垃圾45吨。“拆危房、除闲房、腾空间”行动有效落实,累计拆除危房、闲房182宗15750平方米。爱国卫生“七个专项行动”全面启动,消除裸露垃圾点19个、清理垃圾382余吨、新建公共洗手台15座。厕所革命全力攻坚,新建公厕4座,农村无害化户厕改造1287座,完成县下达任务数的106%。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深入推进,党员、干部和群众齐心努力,常态化工作扎实有效,乡村面貌明显改善。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积极争取社会捐助教育医疗卫生资金110万元,落实好“雨露计划”,发放贫困学生救助金34.5万元,贫困学生受捐助达100%。新建贾姑、金田卫生室,乡村医疗卫生基础条件进一步完善,文化惠民活动有序开展,成功举办第二十届火把节和第二届谷花鱼美食节。全力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参保任务全面完成,发放城乡低保、救灾救济、社会救助等民生资金410万元,发放创业贷款525万元,转移就业477人,医保电子凭证推广全面铺开。顺利完成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深入开展“七五”普法和依法治乡工作,扎实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持续深化法治政府建设,努力提升政府行政效能。全面落实安全生产监管责任,有效防止道路交通、消防、食品药品等安全事故的发生。持续深化防范和处理邪教工作,加大信访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年内共受理各类矛盾纠纷、来信来访31件,办结31件。
各位代表!五年的发展变化,成绩令人鼓舞;五年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我们积累了宝贵经验。实践证明:一是要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办成一切事情都离不开党的领导,我们要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二是要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农业基础弱、发展效益低、发展质量和水平不高是我们的现实,群众持续增收始终是难点和重点。必须牢牢扭住经济建设中心,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抢抓机遇,深化改革创新,加快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三是要始终坚持解放思想。五年的改革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所取得的各项成绩,始终离不开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始终以新的发展形势和现实要求紧密结合,不断改进完善发展新思路、健全充实发展新举措,才能在发展中解决好困难和问题,才能推进各项事业不断持续健康发展。四是要始终坚持担当作为。经济下行、财政缩减、疫情严峻、自然灾害频繁等对发展造成沉重压力,唯有坚定舍我其谁的信念、勇当尖兵的决心,披荆斩棘、冲锋陷阵,才能闯出一条新路子、才能打开工作新局面。五是要始终坚持以民为本。把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切实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各位代表!收获来之不易,奋斗充满艰辛,经验弥足珍贵。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县委、县政府和乡党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乡人大和社会各界鼎力支持的结果,同时也是全乡干部群众团结一心、攻坚克难、奋发有为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十街彝族乡人民政府,向各位代表,并通过你们,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十街经济社会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和奋战在全乡各条战线的广大干部群众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乡村发展建设中的短板仍然较多,农业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生产投入成本高,道路、水利、土地、资金等要素制约依然突出。二是农业产业化程度低,产业短、小、弱问题突出,新型经营主体培育不足,农业服务领域新兴优势产业还未形成。三是部分干部担当和进取精神不足,缺乏强烈的责任感和忧患意识,不愿干事、不会干事、干不成事的问题依然存在。四是外出务工人员逐年增多,振兴乡村人才匮乏,党员干部群众中缺乏振兴乡村的创新者、实践者、推动者。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切实加以解决。
二、“十四五”发展重点和2021年主要工作
未来五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站在新的起点上,必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抢抓机遇、改革创新,以更加务实的工作作风、更加科学的发展方式,不断开创发展新局面,努力实现发展新跨越。全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省市委全会和县委十二届九次全会精神,主动融入易门全力打造昆玉同城化发展先行区、滇中菌乡山水公园城、西南循环经济科创城等重要部署,突出绿汁江热区产业发展带和生物产业园建设,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定不移实施“生态立乡、产业兴乡、创新强乡、开放活乡”的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今后五年全乡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建议为: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取得重大进展,经济结构更加优化,发展创新能力大幅增强,乡村振兴全面深入推进,绿色经济强乡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群众收入稳步增长,人民生活富裕富足,生态文明建设深入推进,人居环境显著改善,社会文明建设不断进步,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持续加强,人民生活品质大幅提升。深入推进民主法治建设,行政效能和依法行政能力明显提升,法治十街、平安十街建设取得实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和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自然灾害防御能力明显增强,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社会治理有力有序。
各位代表!“十四五”时期,是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云南提出了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 、建设“中国最美丽省份”的目标,市委市政府把绿汁江流域列为热区产业发展带打造重点,县委县政府作出把易门打造为昆玉同城化发展先行区、滇中菌乡山水公园城、西南循环经济科创城等重要部署,特别是县委县政府把易门至新平高速公路建设列为“十四五”重点项目。十街具有优越的区位优势,独特的热区自然优势,良好的产业发展基础,丰富的山林、土地、水利等资源,我们要切实把十街的发展融入省市县部署加以谋划,发挥优势,乘势而上,全力打造绿色经济强乡,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新时代新征程,为顺利实现“十四五”各项目标,我们要心无旁骛、同心同德、敢为人先、顽强拼搏,重点落实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优化乡村发展新布局。立足新发展阶段,客观审视现实,围绕“绿色经济强乡”的发展定位,充分发挥区位和资源优势,精心谋划“十四五”。加快“一个中心”建设:集镇高原特色农产品加工及物流中心。构建“五片区”产业布局:一是低海拔热河谷冬春蔬菜种植区;二是中海拔生态庄园观光体验区;三是高海拔冷凉特色中草药种植区;四是贾姑美丽乡村休闲康体旅游区;五是马头、金田林下野生菌养护采摘示范区。
构建农业产业新体系。坚持“重特色、扬优势、育龙头、创品牌”的发展思路,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为核心,以加强技术创新和改造升级为动力,以增强产业综合竞争力为目标,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创新链协同发展,努力构建产业结构优、质量效益高、竞争能力强的特色产业支撑体系。稳定粮食生产。严守耕地保护红线,落实科技增粮措施,稳政策、稳面积、稳产量,确保粮食安全。烤烟提质增效。聚焦“烟叶强、烟农富、烟区美”,引导烤烟生产向适宜区聚集、向种烟大户倾斜,推进烤烟提质、稳量、增收。扩大蔬菜规模。突出地域特色,提升冬春蔬菜质量品牌,扩大夏秋蔬菜种植规模。引进培育龙头企业,不断完善包装储备、精深加工、冷链物流等配套产业,进一步提高蔬菜生产经营的专业化、标准化、信息化水平。做强畜牧产业。坚持科学布局,强化疫病防控,积极推广种养循环模式,引导畜牧产业向规模化、园区化发展,不断提升养殖水平和产出效益。壮大林果经济。加大土地流转,加快现代经营主体、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培育,抓好林果产业规模总量与效益,延伸产业链,大力培育精深加工企业,积极探索林菌、林药、林禽等复合发展模式。培育乡村旅游。以全域旅游为方向,以特色村寨为带动,深度挖掘自然风光、红色文化、马头彝族始祖文化和脚家店恐龙文化,依托传统民俗及节庆活动,大力发展精品旅游路线、标志性旅游产品,探索旅游产业发展新模式,形成康养+旅游新业态。
激活发展新动力。坚持用改革的办法破解难题、用开放的视野谋划发展、用创新的思维推动工作。聚焦发展关键点和民生关注点,健全机制、完善措施、推进落实一起抓,推进教育、文化、就业创业、社会保障、卫生等民生领域改革,不断增进人民福祉。选准与发展定位和产业布局衔接、与产业培育和乡村振兴相关联的项目和企业,开展精准招商、定向招商,吸引更多企业在十街投资兴业、创新创业,让各类人才皆可创新、尽展其才,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筑牢发展基础新阵地。准确把握发展规划,统筹推进路网、水网等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构建优质化、网络化、互通化的现代基础设施体系,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在提升路网上,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与功能定位,打造绿汁江热区产业发展带重要交通枢纽节点。坚持城乡统筹、增量建设与存量改造并重,持续优化以乡村主要干道为主体的内部路网,加快推进村与村之间连接线硬化工程,着力构建布局完善、互联互通的路网体系。在兴修水利上,要以民生水利为导向,加快水网项目建设,加大管水治水力度,重点推进一批人饮安全巩固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节水灌溉等项目,不断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在打造集镇上,要统筹考虑资源禀赋、交通区位条件,加快冷链物流中心、垃圾转运站、污水处理厂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教育、医疗卫生、5G基站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不断增强集镇的人口聚集和综合服务功能。在建设新村上,要分类有序推进村庄建设,完善村庄规划,优化全乡建设用地布局,加大对传统村落、传统建筑和民俗文化的保护与特色发展,推动村庄规划全覆盖。要用活用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通过拆旧建新、宅基地整理、国土整治等项目,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全力支持经济社会建设发展。
建设生态宜居新环境。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保护优先,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全面落实“河长制”“路长制”“山林长制”。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政治责任,努力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公众参与、多方共治的环境治理格局。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落实全省美丽乡村建设万村示范行动。扎实推进厕所革命、污水处理、垃圾收集清运等工作,积极开展爱国卫生专项行动,整治村庄公共空间,加快环卫设施提级扩能、服务设施提标扩面、配套设施提质增效,推动乡村管理精细化、常态化、长效化,高标准建设美丽乡村。
谱写民生福祉新篇章。主动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聚焦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领域,强化政府职责,创新供给方式,实施更高水平的民生工程。积极做好就业服务。坚持经济发展就业导向,落实创业担保贷款贴息政策,加大企业稳岗支持、就业技能培训力度,促进返乡农民、高校毕业生等群体创业就业。支持民营经济实体发挥创业载体,稳定吸收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全力解决教育教学困难。坚持立德树人根本,持续加大教育投入,进一步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完善学生助学机制,保证困难家庭学生基本生活需求,系统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持续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努力提高公共文化卫生服务水平。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位置,建立重大疫情防控常态化机制,深入实施公共卫生补短板建设,全面提升乡村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加大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拓宽群众健康生活阵地。加强基层文化阵地建设,扶持培育民间文艺精品,抓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认真落实各项社会保障政策。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完善基本医疗、基本养老、大病救助、城乡低保、救灾救济、社会福利等制度,健全老年人、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鼓励发展普惠性养老服务,着力构建宽领域、多层次、全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纵深推进平安十街建设,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突发公共事件和自然灾害,不断夯实社会建设和社会治理基础,扎实推动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确保乡域现代化治理取得实效。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起步之年。2021年主要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建议为:农村经济总收入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产业发展更加兴旺、生态环境更加宜居、乡风民风更加文明、社会治理更加有效,人民生活更加富裕、社会保障更加牢固。
围绕上述目标,必须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围绕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突出产业标准化和规模化,走好产业路、打好销售牌,加快推进特色产业发展,力争农业产值达4亿元。粮食生产,要把粮食安全作为首要任务,稳定粮食种植面积2.3万亩,亩均400公斤以上。烤烟产业,要扎实抓好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生产布局、强化科技措施、加大土地流转、落实政策扶持等工作,抓好前作规划,确保种植面积不低于1万亩以上。蔬菜产业,要精准对接市场需求,建好1000亩冬春蔬菜种植示范基地,力争洋葱、西葫芦、菜豌豆、娃娃菜等冬春蔬菜面积1.6万亩以上。加大新品种的培植和示范引种力度,加强专业户和营销人才培养,引进电商销售,推进红河谷—绿汁江冷链物流中心建设,打造产、供、销一体化服务体系。畜牧产业,要持续强化动物疫病防控和畜产品质量监管,落实好养殖用地备案,加快养殖小区粪污资源化利用处理设备升级改造,引进实力企业入驻发展,辐射带动群众规模养殖,力争实现年出栏生猪6万头、牛羊6100头、家禽60万羽,生产仔猪15万头。林果产业,要积极巩固和提高现有产业发展成果,加大政策、项目和资金扶持,全面加强技术培训和管理,推动特色林果向集约化、精细化、标准化提升,力争新增林果种植面积1000亩以上,实现林果产业增效增收。旅游产业,要突出各村组自然山水、农耕、民族、历史文化等特色,认真做好村庄规划。持续办好火把节等旅游推介活动,提升“一村一品”乡土特产,努力构建看有景、吃有点、购有物的乡村旅游格局。
全力攻坚项目建设,着力夯实发展基础。要把抓项目作为稳住当前经济、打牢发展基础的关键一招,以项目建设激发新动能、以有效投资创造新需求。在项目的规划储备上下功夫。紧盯国家、省市县重大决策和重要规划,把握投资方向,认真分析研究上级项目扶持与十街发展需求的最佳结合点,积极谋划一批关系民生、关乎全局的大项目,不断充实“十四五”项目库,为项目落地做好铺垫。在项目争取落地上下功夫。以完善农村水利基础设施、改善农村村容村貌、提升人饮安全等级、支撑农业产业发展、改善集镇功能设施等领域为重点,扎实做好项目梳理、筛选和申报工作。全力做好易门至新平(十街段)高速路建设项目落地准备工作,积极争取弥楚高速、易峨高二级路与十街连接线立项建设。继续争取扒河十街段整治、土地增减挂钩、补充耕地和乡村振兴重点村打造项目,力争十街“四位一体”项目尽快落地、尽早实施。在项目的实施推进上下功夫。要按照党政领导高位推动、部门协作整体联动、乡村上下齐抓互动的工作格局,全力推动项目快建设、快投产、快达效。全面推动红河谷—绿汁江冷链物流中心建设,统筹抓好十街片区水资源高效利用、脚家店丫口提水灌溉、南山9个片区高标准农田等项目建设,力争实施一批关乎全局和民生的大项目、好项目。
千方百计促增收,着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放在重要位置来抓,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扎实开展“建救助平台”“建产业帮扶全覆盖机制”“建壮大村集体经济帮扶机制”“建扶志扶智机制”四个专项行动,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持续抓好扶贫产业发展壮大、脱贫人口稳岗就业、易地搬迁后续扶持、扶贫资金项目管理、社会保障兜底救助等工作,筑牢防止返贫致贫防线,确保贫困群众稳定脱贫、持续增收。总结借鉴决战脱贫攻坚和决胜全面小康形成的经验做法和工作机制,建立解决相对贫困和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加强农村低收入人口分类帮扶,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平稳转型。
持续发力建生态,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坚定不移走生态立乡、绿色发展之路,统筹抓好发展与保护,扎实做好村庄实用性规划编制,举全乡之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争当生态建设排头兵。全面推进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保护和水资源管理,加强源头防控,扎实抓好河道治理,严惩破坏生态环境行为,力争开展河长清河行动4公里。严格执行野生动植物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继续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植树造林等工程,切实抓好森林草原防灭火、病虫害防治和森林资源管护,大力整治违法占用耕地、林地行为,力争完成森林抚育2000亩、低效林改造3000亩。大力开展公路沿线、村庄周边、房前屋后绿化补植,力争完成义务植树4万株,建设美丽公路10公里。深入推进爱国卫生“七个专项行动”和美丽乡村建设,以建洗手台、清垃圾、扫厕所、管集市等为重点,修订完善村规民约,落实好保洁员制度,抓好基本整洁型、提档升级型、美丽宜居型村庄建设。积极探索循环发展新路径,推广种养循环发展模式,引导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推动绿色经济发展。加强自治组织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推进移风易俗,推动形成文明乡风。
群策群力抓防控,着力守死控好疫情发生。密切关注国外国内疫情发展形势,按照“五个管住”和“六个立即、一个及时”的工作要求,严格落实疫情常态化防控措施。及时精准掌握外出返乡人员、中高风险地区、重点行业外来人员摸排和网格化监管,持续做好重点场所扫码登记、健康码数据信息核验、测温等工作,防死守住外来疫情输入,守住家门。加强公共场所卫生整治,抓好健康宣传教育,倡导“勤洗手、戴口罩、公筷制、一米线”等良好习惯,提高群众预防意识。加快技防能力建设,完善应急防控预案,扎实抓好防控物资储备,全面提升疫情防控能力,切实保护好群众生命安全。
坚持不懈办实事,着力增进民生福祉。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的惠及群众,聚力民生事业建设。认真落实“贷免扶补”,完善乡村两级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建设,帮助农民工返乡创业、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多渠道增加群众收入。持续整治农民工工资拖欠,保护劳动所得。抓好素质教育,落实“三免一补”政策,积极帮助学校改善教学条件,推进十街中学运动场、校舍等设施升级改造,完成十街幼儿园及附属工程建设并投入使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乡卫生院和村级卫生室设施设备,努力提升基层公共卫生服务和医疗保障水平。加强乡村文化阵地建设,推进村级广播、农家书屋升级改造。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继续办好火把节和谷花鱼美食节,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抓好社会保障惠民工程建设,完成十街敬老院二期和附属工程建设并投入使用。按时足额发放各类民生资金,扩大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参保面,做到应保尽保。统筹抓好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老龄、残联、关心下一代、统战(民宗)等工作,全面推进全乡社会事业健康发展。
深入持久建平安,着力提升社会治理水平。深入推进普法和依法治乡工作,广泛开展法律宣传教育活动,提高群众的法律意识。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严格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加强信访法治化建设,依法及时解决群众合理诉求。严格落实道路交通、消防、禁毒、防艾等安全责任,强化生产安全、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和综合治理,坚决防范和遏制重大安全事故发生。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全乡范围内的防灾、减灾、救灾能力。贯彻落实民族宗教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持续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依法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确保社会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
勤政务实抓服务,着力强化政府自身建设。深化新常态下政府工作方式、状态和职能定位的新认识,以自我革命精神加强自身建设,全面提升履职能力。加快法治政府建设。把法律作为政府运行和管理的行为准则,深化依法全面履职,确保政府工作始终在法治框架下运行。坚持党委的领导,自觉接受人大的监督,认真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建议。严格落实民主集中、重大行政决策责任追究等制度,完善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和信息公开,提升政府依法行政水平。抓好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提升政府服务效率。始终把服务发展、增进人民福祉作为首要之职、应尽之责,不断强化公共保障,认真落实惠民政策,确保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创新政府管理和服务方式,提升政府科学调控能力、经济监测预警和风险防范能力。坚决整治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以更严格的督查问效,推动政府服务提速提效,提升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持续深化清廉政府建设。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市县相关要求,从严整治“四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把廉洁从政各项规定贯彻到政府工作各环节、全过程。强化重点领域、重点部门和重要岗位的监督约束,规范工程招投标、土地出让、政府采购等公共资源交易行为,加大涉农资金、民生保障等监督检查力度,保证依法依规办事。笃定勤俭节约,严控“三公”经费支出,把有限的资金用到“刀刃”上。
各位代表!时代发展,浩浩荡荡势不可挡;时光如梭,只争朝夕不可懈怠。我们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绝不能有任何喘口气、歇歇脚的念头。我们要在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乡人大的有力监督支持下,时刻保持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咬定青山、驰而不息、绵绵用力、久久为功,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努力交出一份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答卷,向建党100周年献礼,奋力谱写新时代十街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
-
主办:易门县人民政府 网站地图
承办:易门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云南省玉溪市易门县龙泉街道城山路1号 联系电话:0877—4963800
网站标识码:5304250010
备案号:滇ICP备17006964号滇公网安备:53042502001040
网站支持IPv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