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间易门城乡居民生活状况分析

 

2020年是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年,易门县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按收入来源分,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41881元,比2015年增 43.6%,年均增长7.5%;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220元,比2015年增55.4%,年均增长9.2%,实现了大幅增长的良好态势。

一、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增收的主要特点

(一)城乡收入差距逐步缩小

2015年以来到2020年底,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5%,农村居民年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快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比,由2015年的1:2.8降到2020年的1:2.6,城乡收入差距缩小了0.2个百分点。

(二)城乡居民收入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1.城镇居民收入的变化

在城镇居民收入中,工资性收入的主导地位始终没有变,2015年工资性收入19932元,占可支配收入的68.3%,到了2020年工资性收入达到28389元,占可支配收入的67.8%2020年工资性收入对可支配收入的贡献率为68.1%,拉动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2.4个百分点。

经营净收入2015年人均3687元,占可支配收入的12.6%2020年人均5842元,占可支配收入的13.9%,增长了1.3个百分点;财产性收入2015年人均2041元,占可支配收入的7.0%2020年人均3353元,占可支配收入的8.0%,增长了1个百分点,增长缓慢;转移性收入2015年人均3509元,占可支配收入的12.0%2020年人均4298元,占可支配收入的10.3%,下降了近1.7个百分点。

表一:

城镇居民收入结构






单位:%


指标名称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可支配收入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工资性收入

68.3

68.6

68.5

68.4

67.8

67.8

经营净收入

12.6

13.0

13.1

13.1

14.0

13.9

财产净收入

7.0

7.0

7.8

8.1

8.1

8.0

转移净收入

12.0

11.4

10.7

10.4

10.2

10.3

 

2.农村收入结构的变化

五年来,易门县深入贯彻落实脱贫攻坚及乡村振兴战略,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引导农民发展蔬菜产业、做大做强畜牧业,加大对剩余劳动力的输出,农民收入增收明显,收入结构发生较大变化。工资性收入2015年人均4101元占可支配收入的39.3%2020年达到6980元占可支配收入的43.0%,增加了3.7个百分点,年均增长11.2%,工资性收入成为农村收入的主要来源;财产性收入占可支配收入比重较小,到2020年人均收入262元,占可支配收入的1.6%,发展后劲不足;转移性收入2015年人均557元,占可支配收入的5.3%,到2020年人均998元,占可支配收入的6.2%,年均增长12.4%,发展速度较快,显示出脱贫攻坚的显著成效;而一直占比较大的家庭经营收入从2015年人均5633元,占可支配收入的54.0%,到2020年人均7980元,占可支配收入的49.2%,下降了4.8个百分点,收入结构发生了变化。

表二:

农村收入结构






单位:%


指标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可支配收入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工资性收入

39.3

41.5

42.4

42.9

42.7

43.0

经营净收入

54.0

51.8

50.8

49.7

49.7

49.2

财产净收入

1.4

1.3

1.4

1.7

1.8

1.6

转移净收入

5.3

5.4

5.4

5.7

5.8

6.2

 

(三)城乡居民收入增速有所回落

1.城镇居民收入增幅情况


表三:

2016-2020城镇居民收入增幅






单位:%


指标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平均增长%

可支配收入

9.3

8.2

8.6

8.0

3.5

7.5

工资性收入

9.7

8.0

8.5

7.0

3.5

7.3

经营净收入

12.1

9.1

8.9

15.4

3.0

9.6

财产净收入

9.8

19.8

12.6

8.0

2.8

10.4

转移净收入

3.7

1.3

6.1

5.1

4.6

4.1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2016年至2019年分别增长9.3%8.2%8.6%8.0%2020年增长3.5%,与上年同期回落了4.5个百分点,主要是受新型冠状病毒的影响,五年来平均增长7.5%,增长较快。其中,工资性收入平均增长7.3%,经营性净收入平均增长9.6%,财产性收入平均增长10.4%,这三项收入增长较快。转移性收入平均增长4.1%,主要是靠离退休人员增加,拉动转移性收入增长。

2.农村居民收入增幅情况

表四:

2016-2020农村居民收入增幅






单位:%


指标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平均增长%

可支配收入

9.9

9.1

9.0

10.7

7.4

9.2

工资性收入

16.0

11.7

10.3

10.0

8.3

11.2

经营净收入

5.6

6.9

6.7

10.8

6.2

7.2

财产净收入

6.7

14.2

31.1

16.7

-3.3

12.5

转移净收入

10.4

9.3

14.7

13.2

14.3

12.4

 

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比城镇更快,2016年至2020年未扣除价格因素,五年来平均增长9.2%,其中前四年增幅都在9.0%以上,处于高速增长阶段。2020年受全球经济回落及新冠肺炎的影响,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同期增7.4%,回落了3.3个百分点,增速高于城镇1.7个百分点。从结构上看,十三五期间,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年均增长超过了10%;经营性收入增幅较低,年均增长也达到了7.2%

二、城乡居民生活消费支出持续增长,人民生活显著改善

(一)构成消费支出的“八项”指标持续增长

1.城镇居民生活消费支出情况

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从2016年的18752元增加到2020年的22778元,五年平均增长3.7%,其中,食品烟酒、医疗保健增长较快,增幅基本保持在6%以上;因近几年城镇居民购房建房人数减少居住增长缓慢以外,其他消费支出增幅都在2%左右,与收入保持同步增长。

 

表五:

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结构


单位;%






指标名称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平均增长%

生活消费支出

16.3

10.9

7.7

15.4

-8.4

3.7

(一)食品烟酒

3.6

2.3

9.9

14.3

17.7

6.7

(二)衣着

9.5

-7.6

25.5

-7.5

-16.3

2.4

(三)居住

-2.5

24.4

48.7

-27.7

34.3

0.1

(四)生活用品及服务

15.4

-17.9

79.8

-37.5

-9.2

2.2

(五)交通通信

146.9

13.4

-37.7

89.1

-22.6

2.6

(六)教育文化娱乐

-27.0

21.4

4.6

67.1

-50.2

1.4

(七)医疗保健

24.1

18.7

31.7

-9.2

-22.3

5.9

(八)其他用品和服务

-55.1

62.2

-7.5

-18.5

-19.5

3.3

 

2.农村生活居民消费支出情况

2020年,易门县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11839元,比20169377元增2463元,增长26.3%,五年来平均增长8.0%。八项指标四增四减,食品烟酒平均增长9.4%,主要是2020年受猪肉价格上涨所致;居住增11.9%,主要是农村人口到县城租房拉动居住增加;交通通信增20.6%,主要是农村购买汽车摩托车的户数增加;医疗保健支出增6.5%,农村看病难问题逐步得到改善。衣着、生活用品及服务、教育文化娱乐、其他用品和服务四项指标有所回落。

 

表六:

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结构


单位;%






指标名称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平均增长%

生活消费支出

-1.5

6.2

7.4

5.8

0.7

8.0

(一)食品烟酒

5.6

5.2

4.4

0.8

18.3

9.4

(二)衣着

31.1

-3.8

-24.8

10.0

8.2

-0.4

(三)居住

0.3

6.6

-14.3

13.8

-3.7

11.9

(四)生活用品及服务

-6.9

73.9

-34.7

5.7

0.0

-0.7

(五)交通通信

-16.5

-15.3

77.1

-13.0

4.6

20.6

(六)教育文化娱乐

5.7

16.6

4.4

4.4

-20.0

-5.1

(七)医疗保健

-25.5

-7.2

63.4

43.1

-17.3

6.5

(八)其他用品和服务

-13.7

10.1

12.9

19.4

-8.1

-15.0

 

(二)城乡居民生活消费支出与收入同步增长

1.城镇居民收入消费情况

在居民收入增长的同时,生活消费支出也随之增长,就城镇居民来看,2019年、2020年人均收入达到了4万元以上,五年来平均增长7.5%,生活消费支出五年来人均保持在2万元左右,平均增长3.7%,生活消费支出的增长速度慢于收入的增长。从收入水平看已达到小康社会的标准(人均1.8万元的标准)。另外,生活消费支出占可支配收入的57%左右,五年来变化不大。换而言之,易门县城镇居民57%左右的可支配收入用于生活消费,40%左右的可支配收入用于购置固定资产及积蓄。

 图片1.png

 

2.农村居民收入消费情况

2020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220元,消费支出11893元,五年平均增长分别为9.2%8.0%,从收入看人均突破了8千元,步入小康生活。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占可支配收入的80%左右,换而言之,要维持现在的生活状况,生活消费支出要在1.1万元至1.2万元左右,扣除了消费支出外,农村居民一年只有4千元左右可以用于积蓄或者固定资产投资,比城镇居民来压力更大,生活成本更高。

 图片2.png

 

(三)恩格尔系数走势情况

 图片3.png

 

恩格尔系数是国际上通用的衡量居民生活水平高低的一项指标,一般随着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下降,恩格尔系数越小,生活越富裕。易门城镇居民2020年恩格尔系数为34.93%201530.19%,五年来基本在31%左右;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202034.69%201532.51%,五年基本在27%左右。城镇和农村居民2020年恩格尔系数升至34%左右,主要是猪肉价格大涨所致。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所以,易门县不论城镇还是农村,人民生活水平达到富裕状态。

三、存在的问题

(一)总量不高,收入偏低

2020年易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881元,全省排名第19位,全市排名第6位;比全国平均数43834元人均少1953元,比全省平均数37500元多4381元,比全市平均数42125元人均少244元;农村居民2020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6220元,全省排名第28位,全市排名第4位,比全国平均数17131元少911元,比全省平均数12842元多3378元,比全市平均数16835元少244元。从监测情况来看,不论是城镇居民还是农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绝对数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比较大,在全市也处于中下水平。

(二)收入结构单一,未形成多元化的发展态势

从城镇居民收入结构可以看出,近几年来,四大收入结构变化不大,易门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来源主要还是靠工资性收入,工资性收入占67%左右,其他收入结构占比较小,经营性收入、转移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发展滞后;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占43%,经营性收入49%,财产性收入占比较小,主要是靠土地流转。转移性收入占6%左右,主要是靠国家对农村的扶持力度。

(三)产业单一,发展后劲不足

易门虽然地处滇中地区,交通比较方便,但全县90%为山区,主要产业为烤烟、玉米、蔬菜及畜牧业,这些年来,除绿汁、十街的冬早蔬菜外,其他乡镇的菜碗豆也形成了一定规模,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之一。另外有少部分养殖大户抓住市场机遇,大力发展养猪、养鸡产业,收入有所增加,但是,总体规模不大,种植、养殖技术粗放,还属于粗放型的经营模式,存在靠天吃饭,靠运气吃饭,没有战胜旱情和自然灾害的能力,没有精耕细作和强硬的技术措施做保障。

(四)投资不足,居民增收困难

近年来,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但由于物价因素的影响,生活消费支出也不断增加,扣除必要的生活消费以外,城镇居民人均每年有1.2万元资金,农村居民相比较少,只有4千多元,要扩大投资增加收入,资金困难比较大。

(五)思想观念淡薄,创收意识不强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部分城乡居民认为,吃穿不愁了,形成自我满足、自我封闭的状态,对自己降低了标准,降低了消费需求,创收、创业的积极性有所减弱,形成小富即安的思想。

四、几点建议

(一)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继续加大对农村的扶持力度,强化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农村水利、公路、电网、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从根本上解决制约农村产业发展的瓶颈。

(二)积极发展第三产业,提高经营性收入的比重。依托易门的区位优势和乡村特色优势资源,积极发展旅游、住宿、餐饮和特色农业全产业链,开发铜厂乡、小街乡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启动绿汁老工业文化遗产精品旅游线路,完善配套设施建设,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从而提高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

(三)深入开展科技培训,创业培训。各乡镇根据自身的特色,组织农业科技人员开展蔬菜、魔芋、重楼、三七等种植技术和母猪、畜群养殖技术的培训;组织相关科技人员进行营销策略及销售技能的培训,从而提高农民的种植技术及销售技术水平。同时组织行业领军人员进行创业培训,引导农村居民加大消费,从而激发内生动力,增强创新的积极性。

(四)合理配置资源,提高财产性收入水平。在农村鼓励农民将土地、山林流转给懂经营、善管理种养大户进行管理;在城镇把闲置的房产、技术进行投资入股,或者是交给善管理的机构进行托管等方式来增加收入,集体资产更是要充分发挥其效益,来增加农民收入。

 

 

 

 

(签发人:杞荣寿  审稿人:杞荣寿  拟稿人:阮正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