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面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叠加疫情冲击考验,县委县政府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切实抓好疫情防控优化政策和稳经济各项政策举措落实,县域经济总量持续扩大,发展质效稳步提升。
一、县域经济发展主要特点
(一)经济总量不断扩大。全年县域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65.9亿元,比上年增加12.4亿元,占全市GDP总量的6.6%,总量列全市9个县(市、区)第5位,列全省129个县(市、区)第48位,较上年(第50位)提高2位。增速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4.6%(全国3.0%、全省4.3%、全市4.3%),增速列全市9个县(市、区)第4位,列全省129个县(市、区)第58位。
(二)民营经济平稳增长。全年县域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104.3亿元,同比增长5.0%,占地区生产总值的62.9%,对全县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8.7%,拉动全县经济增长3.2个百分点。
(三)经济结构持续改善。 2022年三次产业结构为10.9:42.5:46.6,呈“三二一”结构。在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易门县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工业倍增”战略部署和政策措施,加快工业强县的发展步伐,第一产业占比由2021年11.0%下降到2022年的10.9%,第二产业占比由2021年40.0%上升到2022年的42.5%,第三产业占比由2021年49.0%下降到2022年的46.6%,县域经济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
(四)农业生产稳中有进。全县县域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29.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0%,增速比全省(5.5%)、全市(5.6%)分别高0.5、0.4个百分点,增速列全市9个县(市、区)第1位。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全县粮食总产量6386.5万公斤,比2021年增加109.4万公斤,增长1.7%。
(五)工业经济较快增长。全年县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3家,增加值增速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16.0%(全国3.6%、全省7.7%、全市8.8%),增速列全市9个县(市、区)第4位。从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下降41.9%,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6.9%,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增长11.2%。制造业较快增长,带动工业高质量发展。
(六)投资下滑,消费乏力。全年县域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下降22.3%(全国5.1%、全省7.5%、全市10.8%),增速列全市9个县(市、区)第9位。
全年县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58.3亿元,同比下降6.9%(全国-0.2%、全省1.0%、全市-8.5%),增速列全市9个县(市、区)第6位。
(七)财政收支不容乐观,金融市场运行平稳。全年全县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3亿元,自然口径下降36.8%(全省-14.4%、全市-16.3%),增速列全市9个县(市、区)第6位;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5.5亿元,同比下降28.9%(全省1.0%、全市-9.5%),增速列全市9个县(市、区)第9位。
年末,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107.5亿元,同比增长2.3%(全省8.5%、全市2.0%),增速列全市9个县(市、区)第7位;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73.4亿元,同比增长6.9%(全省9.6%、全市6.5%),增速列全市9个县(市、区)第4位。
(八)居民收入持续增加。全年全县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930元、同比增长4.0%(全国5.0%、全省5.0%、全市4.4%),绝对数、增速分别列全市9个县(市、区)第5、7位,列全省129个县(市、区)第26、111位。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737元、同比增长2.1%(全国3.9%、全省3.1%、全市2.7%),绝对数、增速分别列全市9个县(市、区)第7、8位,列全省129个县(市、区)第20、121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961元、同比增长6.1 %(全国6.3%、全省6.7%、全市6.5%),绝对数、增速分别列全市9个县(市、区)第5、7位,列全省129个县(市、区)第29、120位。
二、县域经济发展短板及存在问题
在今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下,加之去年县域经济强势恢复(增长12.3%)的高基数效应影响,县域经济主要指标不容乐观,短板及存在问题不少。
(一)县域经济发展减缓。2022年,县域经济总量165.9亿元,在全省排48位,仅进位2位;全市排第5位,与上年持平;与周边安宁、禄丰、晋宁、峨山、双柏五县(市)相比,仅排第4位,经济总量与安宁市(661.9亿元)、禄丰市(268.2亿元)、晋宁县(201.3亿元)差距依然较大。增速按不变价格计算,增长4.6%,虽高于全国(3.0%)、全省(4.3%)、全市(4.3%),但均低于周边禄丰(9.4%)、峨山(6.1%)、双柏(5.9%)、安宁(5.5%)四县(市),仅高于晋宁县(-2.5%)。
(二)投资增长动能减弱。2022年,固定资产投资绝对数、增速均排全市第9位,投资下滑明显。一是投资体量小,发展基础相对薄弱。2022年,易门县完成投资总额仅占全市投资总额的5.7%。二是入库项目小。2022年新入库项目计划投资额在500—2000万元项目72个,占全年新入库项目数的62.1%,投资额仅占计划投资总额的12.2%。三是省级重大项目推进慢。2022年纳入省级重大项目9个、计划总投资50.6亿元,年内形成有效投资仅10.8亿元、占21.3%。正大一期养殖场建设、贵金属二次资源富集再生现代产业基地项目推进缓慢,均未形成有效投资,大项目支撑动能减弱。四是项目谋划不深,项目储备严重不足。2021年谋划储备支撑2022年投资稳增长项目136 个,2022年实际开工入库52个,仅占38.2%。
(三)第三产业增长乏力。受疫情影响,诸多行业不同程度遭受重创,消费市场受到疫情冲击较大,收入的不确定性,制约了居民的消费行为,居民消费意愿下降,不敢消费、不愿消费问题比较突出,消费市场恢复缓慢。2022年,第三产业增加值77.3亿元,同比增长0.6%,仅拉动GDP增长0.3个百分点。一是批发业销售额全年呈负增长,对经济增长形成负拉动和负贡献,全年拉低GDP增速0.6个百分点,对GDP的贡献为-12.7%。二是零售业发展后劲不足。重点零售企业部分业务停滞,经营大幅下滑,全年限额以上零售业负增长企业5户,占41.7%,下拉限额以上零售业增速16.0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形成负拉动和负贡献,全年拉低GDP增速0.2个百分点,对GDP的贡献为-4.1%。三是我县整体消费能力较薄弱,市场前景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总人口数、流动人口量少,线下消费少、线上消费多,企业经营模式单一,经营缺乏特色。四是支撑三产基础指标中无规上行业较多。从第三产业GDP核算39项基础指标上看,无行业的有7项,有行业无规上取全市最低数的有11项,影响了第三产业的稳步发展。
(四)县域财力收支矛盾凸显。2022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3亿元、支出15.5亿元,财政收支矛盾凸显。收支下降的直接原因,一方面是减税降费政策影响税收收入减少,另一方面是非税收入大幅下降。根本原因还是财源基础薄弱,产业结构不优。税收收入来源主要集中在烤烟、有色金属、陶瓷、水泥建材等资源消耗类行业,一、三产业发展不足,财政收入增长乏力。
三、推动县域经济较快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加快发展新型工业。工业是当前易门经济发展的“稳定器”、“压舱石”,要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工业倍增”战略部署和政策措施,在要素保障、市场需求、政策帮扶等领域精准发力,推动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积极破解工业发展瓶颈。一是推动有色金属、绿色建材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易门铜业智能化工厂改造、阳极铜精炼、贵研二期等项目建设,尽快启动实施典集水泥项目。二是依托佑生药业、海沣药业、林缘香料等龙头企业,大力发展中药、植物提取物及深加工。三是有序推进风电、光伏等资源开发,积极引进风光储新能源全产业链项目,打造全市新能源电池产业园区。
(二)补齐发展短板,夯实第三产业发展基础。充分认识全县“三产占比大、发展不快”的现状,增强加快第三产业发展的紧迫感,壮大三产,力促第三产业提速。一是继续打造“滇中水城·菌乡易门”品牌,依托滇中水城“4A”级景区,加快全域旅游发展。办好中国云南野生食用菌交易会,大力发展假日经济,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二是保就业,促内需。认真贯彻落实各项纾困解难政策,增强市场主体发展信心,保就业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让居民能消费、敢消费、愿消费,释放消费潜力,拉动经济增长。三是重点关注参与GDP核算易门县有行业无规上企业的11项指标,做到抓大不放小,共同发力实现有力支撑。
(三)千方百计抓项目促投资。围绕市级对易门“有色稀贵金属产业园区、生物医药产业加工基地、新能源电池产业园区”的定位,加强与市级五个产业链专班协同联动,引进行业链主企业和隐形冠军企业到易门兴业投资。一是以省25条稳进提质政策措施为契机,强化政策研究,解放思想、创新理念,谋实谋好项目,激发投资活力和动能。二是细化工作目标,扛实抓项目促投资责任。三是坚定信心聚力攻坚,提速光伏项目、全域水网、晋易高速、贵研二期等重大项目建设。四是加大对工业园区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四)加大“四上”企业培育力度。企业是经济发展之本,要高度重视实体企业培育、服务和“纳规升规”工作,解决经济发展存量不足、增量有限的困局,促进市场主体发展增量提质,全面提高易门县经济发展规模。一是健全“四上”企业培育长效机制,积极推进“产转法”、“个转企”和“小升规”培育工作。二是落实《易门县加快培育壮大“四上企业”的实施意见》扶持政策,建立健全县级领导联系帮扶“四上企业”工作机制,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有效促进市场主体的发展壮大,为壮大县域经济总量提供基础支撑。
(五)开源节流抓财税。在开源方面:树立财源培植理念,加大财源培植力度,即抓产业发展。一产要全力抓好烤烟支柱产业,促增产增收;二三产要树立大抓工业、大抓项目,拓宽新兴税源渠道。加大盘活国有资源资产的力度,弥补税收减收带来的收支缺口。用好政策措施,以《关于进一步推进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及省25条稳进提质等相关政策措施为契机,积极向上争取有利资金。在节流方面:继续树牢政府过紧日子思想,把有限资金用在刀刃上,提升资金使用效益,兜实兜牢“三保”底线,切实防范化解财税金融风险。
签发:王忠禄 审核:杞荣寿 撰稿:杨 勇 联系电话:0877-4962714
-
-
主办:易门县人民政府 网站地图
承办:易门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云南省玉溪市易门县龙泉街道城山路1号 联系电话:0877—4963800
网站标识码:5304250010
备案号:滇ICP备17006964号滇公网安备:53042502001040
网站支持IPv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