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县防震减灾局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及对防震减灾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始终牢记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认真履行工作职责,扎实开展防震减灾各项工作,认真贯彻落实法治政府建设相关任务,为全县防震减灾事业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2023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成效

在过去的一年里,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依法治县、科学防震、减轻灾害”的总体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确保了防震减灾工作规范有序进行。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县防震减灾局高度重视法治政府建设工作,主要领导切实履行法治政府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根据人员变动情况,及时调整法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分管副局长担任组长,坚持把法治政府建设工作与防震减灾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推进,全年党组会议专题研究法治工作2次。结合防震减灾法治宣传实际,年初制定“谁执法谁普法”责任清单,明确工作目标,统筹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各项事务,切实形成主要领导主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格局。

二是强化法律法规学习培训。不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县防震减灾局党组始终将习近平法治思想纳入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的重点内容,切实将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全局工作重点。认真落实党组会议、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主题党日制度,通过召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党支部“三会一课”、大比拼集中学习和集体学习会等方式,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等法律法规,提高法律素养和依法行政能力。通过开展专题讲座、模拟演练等形式,确保每位工作人员都能熟悉掌握并正确运用相关法律知识。全年共召开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4次、支部学习会12 次、集体学习会1次、党员大会2 次,主题党日4 次、党支部活动12次、组织生活会1次、民主生活会1次。通过云南省干部在线教育平台、云课堂、“学习强国APP”、云南省“普法强基法律常识在线答题”等方式加强自学,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入脑入心。

三是推进依法行政实践。在日常工作中,始终坚持法治导向,严格执行法定职责,确保决策公开透明。同时,建立健全了防震减灾行政执法责任制,明确了执法程序和责任追究机制,提升了执法效率和公信力。

四是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利用多种媒介和平台,广泛深入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和法治宣传,不断增强广大群众防震减灾意识。主要利用纪念通海大地震纪念日、4.22地球日、5.12防灾减灾日、全国安全生产宣传月、全国科技宣传周、12.4宪法宣传日开展防震减灾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和防震减灾法律法规宣传。提高公众的法律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特别是在学校、社区等重点区域,开展了系列法治教育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五是完善法治监督机制。建立了健全的内部监督和社会监督体系,对防震减灾工作进行全面监督。通过设立监督电话、意见箱等方式,积极接受群众监督,及时纠正工作中的不足。

二、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是法治政府建设工作与总体目标和人民群众的期待存在一定差距。法治建设相关工作关注度不高,知识更新不及时造成的。

二是主动用法意识有待增强。对依法行政的认识还需要进一步提高,自觉主动运用法律的意识仍有差距。法律法规学习力度还不够,在日常学法时,注重防震减灾法律法规学习,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等法律学习不够深入,行政执法人员执法业务素质还有提升空间。

三是法治宣传形式有待创新。在日常普法工作中,存在规定动作到位、创新动作缺少的问题,开展工作的形式较为单一,普法宣传教育的广度深度不够,亮点不多。

三、今后工作思路和重点任务

在今后的工作中,将继续深化法治政府建设,不断提升防震减灾工作的法治化、规范化水平。重点工作包括:

一是持续加强法律法规学习培训,提升全体干部职工的法律素养和专业能力。

二是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确保每一项决策和执行都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三是扩大法治宣传教育覆盖面,增强全民防震减灾意识。

四是优化法治监督机制,确保防震减灾工作在法治轨道上稳步前行。

五是加强与司法机关的沟通协作,形成防震减灾法治工作合力。

六是探索建立防震减灾法律顾问制度,为决策提供法律支持。

七是推动立法进程,完善地方性法规,为防震减灾工作提供更加坚实的法治保障。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也是最有效的治理方式。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统筹协调,共同推动防震减灾事业在法治轨道上不断前进,为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