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门县委党校始终坚持“党校姓党”根本原则,坚守“为党育才、为党献策”初心,发挥干部教育培训主渠道、主阵地作用,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聚焦主责主业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四个着力”做好民族团结奋进干部教育大文章,打牢各级干部群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础。

着力构建“基地+站+点”全覆盖教育体系,打牢各民族团结奋进教育阵地。积极构建县、乡、村三级干部教育体系,健全完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机制,广泛凝聚干部群众思想共识。一是构建三级教育阵地织密“一张网”。加强顶层设计,以县、乡党校为依托,在县委党校成立易门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学基地、7个乡镇(街道)党(工)委党校设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站、58个村(社区)为民服务中心设立实践点,构建“基地+站+点”全覆盖的县、乡、村三级全覆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干部教育体系。二是注重调研指导下好“一盘棋”。牢固树立“大党校”理念,建立联系指导基层党校制度,定期不定期开展检查指导,做好通报反馈和跟踪整改提升。成功举办首期易门县党校系统骨干师资培训班,不断提升师资队伍水平。三是党建引领建强育人主阵地“一条心”。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同落实,纳入文明城市创建,注重与“文明讲堂”、“我们的节日”等工作相结合,积极争创全国文明单位、人民满意的模范机关,真正把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融入党校办学治校的全过程、各方面。

着力打造“十个一”全方位研学基地,夯实各民族团结奋进的基础。聚焦党校主责主业,以搭建一个研学平台、发挥一个阵地作用、成立一支宣讲队伍、开发一系列专题党课、开展一系列调研活动、撰写一组资政报告、撰写一批理论文章、打造一批精品课程、探索一套教学方法、营造一个良好氛围“十个一”系列活动,打造集教学、培训、科研、咨询、交流、合作多功能为一体的研学基地。一是抓实课程体系 ,增强民族理论政策教学实效。优化教学布局,着力构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系列、党性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和具有易门特色的地方课程体系,实施特色课程开发行动。2020年以来开发新课48门,建立教学专题库,形成党校“制单”、单位“点单”的菜单式工作模式。大力研发民族团结教育课程,开发《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专题党课,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群众“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情感认同。二是抓好教育培训,培育精神家园。充分发挥党校干部教育主阵地作用,将民族团结宣传教育贯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干部教育培训重要内容。2020年以来举办研讨班和培训班等主体班次44期、受众7120人次,服务性班次225期、受众20842人次,实现了多层面、广覆盖教育培训。三是抓好宣讲阐释,推动入脑入心。深入县属部门、乡镇(街道)、村(社区)、企业、学校等开展“送教宣讲下基层”活动,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入基层、深入人心。2020年以来,共讲授党的二十大精神、新党章、民族工作、党史等专题党课宣讲509场次,受众81700余人次。其中,讲授《推进民族团结示范区创建》等民族团结专题课36场、受众6678人次。

着力开发“点线面”全领域现场教学,讲好各民族团结奋进的故事。坚持示范引领理念,深入挖掘本土资源,拓宽教学渠道,切实增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的说服力、亲和力、感染力。一是打造现场教学点。在全县各行业、各领域开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现场教学点,截至目前,已开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红色教育主题(孙兰英烈士纪念馆、工人运动史馆、烈士陵园)、县域经济发展主题(产业园区、城乡规划展示馆和野生菌博物馆、菌产业)、文旅融合主题(最美工业遗产小镇)、乡村振兴主题(摆衣村、迤栖冲、万宝厂、曰末旧)等现场教学线路4条,初步形成辐射各行业领域,以点串线、以线带面、点面结合示范引领的良好局面。二是用好用活校史馆。建成党校“校史馆”,新增《知校史 悟党史——校史背后的党史故事》《易门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学基地现场教学》教学专题,做到校史、党史、国史高度融合,通过举办文明讲堂、开展主题党日及进行现场教学等方式,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五观”,坚定“五个认同”。

着力聚焦“教研咨”全流程一体化辐射,凝聚各民族团结奋进的力量。聚焦易门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通过大力推进教学培训、课题研究、决策咨询一体化发展,努力实现教出水平、研出深度、咨出质量。一是持续打造精品党课,稳步提升教学质量。以精品课打造为突破口,通过集体备课、试讲评课和教学竞赛等教研活动,不断提升教学水平。《一棵永生的树》入选第二届全省干部教育培训好故事三等奖并获评全市机关十佳优秀党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易门实践》《深刻领悟“两个确立” 忠诚践行“两个维护”》分别入选玉溪市党校系统第三届2门、第四届5门精品课之一。《“南疆丹娘”孙兰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易门实践》分别荣列玉溪市党员教育“五个一百”优秀视频、“好课程”。《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课程荣获玉溪市“党的创新理论我来讲”理论宣讲大赛语言类三等奖。二是全力提升科研水平,助力县域经济发展。紧扣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深入开展民族团结示范县创建、县域经济发展、乡村振兴等课题调研。2020年以来,完成《易门县创建民族团结示范县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易门县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研究》等调研课题共22项,其中,省级课题1项、市级课题5项,为易门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重要参考。教职工在县级以上刊物发表调研报告及理论文章共155篇,其中省级32篇、市级36篇。三是突出问题导向,服务大局资政。及时将调研报告转化为资政专报,撰写易门党校资政专报14篇,获县委、县政府领导批示12篇次;2003年创办的校刊《源于县情的探究》2018年改版为《看齐》,至今连续出刊35期,为县委、县政府及部门提供决策咨询服务。

下一步,易门县委党校将围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总目标,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充分发挥好干部教育培训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争当民族团结进步“排头兵”,在理论自觉、阵地自觉、宣传自觉、品牌自觉、服务自觉和行动自觉6个方面做出示范,教育引导全县干部群众做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党的民族政策的坚定实践者、民族团结奋进的坚定维护者,推动党员干部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凝心聚力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