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易门县民宗局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
一、强化思想引领,打造各族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新样板
抓牢一条主线。始终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和各项工作的主线,积极融入主题团日、少先队队课等主题团队活动中,广泛开展“学习党的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主题教育实践活动40余场次。切实发挥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作用,开展“小小星火”讲解员暑期实践暨“石榴籽一家亲”各族青少年交流夏令营活动,引导青少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好一支队伍。组建“百名团干进百村”青年宣讲团,引导广大团干部当好政策讲解员,深入到全县各乡镇(街道)、学校、企业等一线,开展团课宣讲38期;邀请玉溪市“青年讲师团”“红领巾宣讲团”到我县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宣讲4期,覆盖团员青年1000余人次,激励青少年树立爱党爱国情怀,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保证政治引领。打造一批品牌。围绕青年需求,打造圆梦“微心愿”“党群同心 遇践青春”等“青字号”品牌项目,在易门县野生菌博物馆、易门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馆、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玉溪易门供电局新挂牌成立3个青少年实践教育基地,利用好消防救援大队、孙兰英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青少年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大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等活动5场次。
二、强化组织发动,打造各族青年助力经济发展新样板
在乡村振兴中发挥“领头雁”作用。在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发展凝聚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不断增强全县各族青少年在社会主义大家庭中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围绕县委乡村振兴重点工作项目,组织开展“高素质农民暨乡村振兴青年先锋培训班”2期,参训人员共计120人次。在推动转型升级中发挥“排头兵”作用。依托跨区域“红河谷—绿汁江热区产业经济带民族团结进步示范走廊”,鼓励支持各族青少年跨区域双向流动加强与周边县区在产业发展、文化交流等多领域协作。通过举办“滇中水城 菌乡易门”短视频征集大赛,各族青少年发布参赛短视频60余条,全网曝光量4.5万余次,以正能量作品充分展现易门县风土人情、自然景观和发展历程,让大家关注易门、了解易门、感受易门、共建和美易门。在志愿服务中发挥“主力军”作用。创新志愿服务形式,深化志愿服务行动,2023年共计组织2000余名团员青年、志愿者参与到美丽县城建设、卫生县城复审、乡村治理、生态文明、敬老爱老等志愿服务20余次,开展科普宣传活动8次,推进我县社会文明程度进一步提升;结合易门文旅项目,招募组建200名文旅青年志愿者队伍助力“菌交会”、龙泉街道“玩水节”文旅项目,为易门文明旅游赋能添彩。
三、强化关心关爱,打造服务各族青少年成长成才新样板
聚力青少年成长所急。通过“微心愿”活动,架起社会各界爱心人士与贫困儿童的桥梁,2023年在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问候和关心下,为全县100名困难儿童送去了2万余元的爱心物资;与银企合作,助力青少年就业创业,发放“贷免扶补”和创业担保贷款17户,放款305万元,扶持青年创业就业40余人;配合公检法司抓实预青工作,多形式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宣传教育,帮扶帮教20余人次。聚力青少年成才所需。结合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寒暑假期开设“团团聚力 情暖童心”小课堂活动,开设5期“童心向党 育苗同行”暑期小课堂托管班,设置乐器、文学、绘画、传统文化知识等丰富多彩的课程,邀请返乡大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通过文体艺教学、安全教育、作业辅导、职业启蒙等多种方式,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用实际行动在青少年人群中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聚力青少年发展所盼。举办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2场,向全县各机关企事业单位输送300余名大学生参与政务实习岗位,帮助青年学子在提升社会化能力的同时展现自我价值;举办易门县第十七届“聂耳杯”暨第一届“圭一商行杯”青少年英语口语大赛,切实增强师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和素质,深化各民族青少年学生交往交流交融。
-
-
主办:易门县人民政府 网站地图
承办:易门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云南省玉溪市易门县龙泉街道城山路1号 联系电话:0877—4963800
网站标识码:5304250010
备案号:滇ICP备17006964号滇公网安备:53042502001040
网站支持IPv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