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以来,易门县中医院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紧扣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总目标,结合工作实际,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全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进医院工作,在全院范围内大力营造了人人珍惜民族团结、人人参与民族团结的浓厚氛围,促使创建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用实际行动诠释民族团结进步医护新担当。

    坚持党建引领,凝聚团结共识。县中医院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民族团结创建工作全过程,深化党建+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模式,结合医院实际,围绕弘扬中医文化  护佑人民健康主题,以大医精诚之心护佑县内各族群众,以良好医风医德推进民族团结;打造百年党史宣传栏”“民族团结共推共建”“党员先锋之墙等文化活动阵地,依托石榴红先锋领航,开展党员承诺践诺、亲情服务、党员义诊、志愿服务等活动,将创建活动推向深入,积极营造民族团结氛围,凝聚团结共识。

    牢记使命担当,汇聚团结力量。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是广大各族群众的共同追求,保障人民健康,医院责无旁贷。为进一步提升医院医疗服务水平,更好的服务县域内广大人民群众,自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以来,医院在原来设置的老年病科、脾胃病科、针灸推拿科、外科、骨伤科的基础上,增设妇科门诊、中医皮肤科门诊、五官科门诊,康复科、治未病科独立运行、独立核算,急诊科单独开科提供24小时急诊急救服务,进一步优化了医院科室配置,增强了医院医疗服务水平。急诊科20232月份独立运行以来急诊120共出车接诊急救病人399人,对提升医院应急处置能力,更好地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就医需求。此外,医务人员深入联系点走访各族群众,积极开展医疗帮扶,在春节、六一、重阳等节庆日走访慰问低收入困难群体、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组建健康服务队到少数民族群众聚居区开展健康体检、卫生知识宣传、疾病预防、健康咨询、发放药品等活动,义务为各族群众服务,认真践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一个民族也不能落下的使命担当。2023年共选派128名技术骨干分别到各乡镇(街道)、村(社区)开展送医下乡义诊、健康讲座23次,服务病人2316人次。

    落实惠民举措,促进民族团结。坚持中医为本、发展专科、品牌立院、追求卓越的办院宗旨,围绕弘扬中医文化·护佑人民健康工作主题,强化医院管理,深化医院改革,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优化就医环境和服务流程。重新制作门诊各科室病区门头,统一规范命名,粘贴指引地标,各楼层电梯口粘贴楼层分布图,大厅重新优化设置预检分检、就诊、投诉流程图,简洁、清晰引导患者就医,提升患者就医感受;规范设置各专科门诊,施行分科室分病种诊疗服务,便于患者更便捷、准确选择就诊医生,同时医务科加强分病种诊疗监管,规范诊疗活动,提高诊疗能力,更好地服务群众。开展患者至上文化建设活动,各科室利用早交班学习《服务至微手册》,党办、医务科、护理部、社会服务部每周进行检查监督,奖惩分明,不断提高医务人员个人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微笑服务,用心服务,构建了和谐的医患关系,促进了各族群众在就诊中友好交往交流交融。每月25日开展医院优惠日10期,优惠活动免诊查费共计2083人,优惠金额共计15000余元,将惠民举措真正落到了实处,各民族群众真正享受到了实惠。

    发挥中医药优势,促进民族大团结。中医医院始终情牵患者健康、心系大众安康、加强民族团结、促进民族进步,注重中医药、民族医药的传承和发展,秉持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理念,为充分发挥中医药防病治病的独特优势和作用,2023年至今,医院共举办5期大型的中华五千年、首诊看中医义诊宣传活动。活动共邀请省级知名专家27人次到院为患者提供健康诊疗服务,坐诊专家为脾胃病、肺病、风湿免疫、高血压、心血管、老年病、妇科病、皮肤病、儿科常见病等病种方面的优秀专家,义诊免收挂费和诊察费,共计接诊计1304人,测血压、测血糖832人,体验中医特色治疗1487人:其中穴位贴敷489人、中药涂擦256人、耳穴贴压259人、拔罐82人、艾灸136人、中药熏洗141人、冲击波19人、针灸11人、刮痧8人,前列腺微波治疗15人,肺功能检测57人,免费发放香囊350个、润肺止咳膏方200袋。通过开展该项活动,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让民族团结精神深入人心,不管是汉族,还是彝族、苗族,来到医院,医生、护士就像亲人一样对待病人,为让各族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省市级专家服务,2023年来医院共邀请省市级专家到我院坐诊、指导工作85人次,服务患者2864人次,不断满足各族群众多样化的就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