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易门县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围绕“同唱一首歌 同为一家人”主题,以“四个聚焦”擦亮易门“同饮一泉水 共筑一个梦”品牌,聚力构建经济、社会、文化、地域各领域互嵌式发展格局,促进各族群众共居共融共乐。

聚焦共富共荣 

以经济互嵌推动共同繁荣发展

统筹抓好优化营商环境“暖心行动”和打造一流营商环境“3+6”行动,深入实施经营主体倍增计划和“四上”企业培育行动,2024年,为企业减免税费 5.9 亿元,净增经营主体 1719 户,新增“四上”企业 15 户,列为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2户、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5 户、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 5 户,建成省级专家工作站1个。统筹抓好重点群体就业和就地就近就业,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35场次,为1572 名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提供“1131”精准服务,发放创业促就业贷款3457万元,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 1781 个, 新增城镇就业2138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4万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3年增长。


聚焦共建共享 

以社会互嵌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紧盯打造共建共治共享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大力实施“互联网+民族团结”行动,综合运用法律、教育、协调、调解等多种方式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涉及民族因素的各种矛盾纠纷。梅营社区在社区调委会分设3个调解专业组、15个网格调解小组,成立了李加坤、朱平等4个个人调解工作室;兴文街社区将社区、小组、责任区3级责任定人定责,有效植入网格责任单位、保安、物业、治安信息员等基层社会治理力量;阿姑村委会建立“综治中心+老唐双语工作室+各目标责任人”和网格员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小绿汁社区招募机关党员、社区干部、派出所民警、社区居民组建“枫”景志愿队,让各族群众的烦心事、揪心事在“家门口”化解。易门县8次获评“云南省先进平安县”,获评全国信访工作“三无”县、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县。


聚焦同心同向 

以文化互嵌增强“五个认同”

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五进”活动,建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广场1个、主题公园2个、主题街区3个。深入实施“三项计划”,举办易门县“二月二”民俗文化旅游节、“中华民族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主题活动、各族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活动暨“天篮翼”杯第二届青少年篮球联赛、“村BA”篮球赛、自行车爬坡赛、火把狂欢节等节庆活动,2024年,接待各族游客199.7万人次,跨区域开展易门县与嘉峪关市各族青少年民族团结书信交流活动,促进各族群众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树牢“四个与共”理念,增进“五个认同”。


聚焦同城同权

以地域互嵌实现融融共生

统筹城乡布局规划和公共资源配置,引导各族群众互嵌式居住生活,32个易地扶贫安置点413户1673名各族群众不分民族、地域,按抽签分房的结果共同居住;城区128个居民小区、全县787个村(居)民小组,各民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邻共居、和睦共处。完善各民族融入城市的政策举措,按照“两为主”“就近免试入学”的原则,做到同城同教,建立随迁子女入学保障机制,妥善安置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学生不分民族、不分地域合校混班混宿。持续加强各民族流动人口服务工作,构建多层次、多元化互嵌发展保障体系,全面推进公共租赁住房保障,坚持平等对待,坚持同城同权,率先取消城乡低保二元结构,医疗保险缴纳和费用报销实现“跨省通办”,有效促进省内外各族流动人口,从“混居”到“互嵌”、从“嵌入”到“交融”、从“共居”到“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