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主动融入和服务“玉溪之变”易门实践的几点思考
(易门县气象局 束俊森)
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省委省政府玉溪现场办公会、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市第六次党代会和县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主动服务和融入“玉溪市全力打造滇中崛起增长极、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区、探索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推动高质量发展”,根据《易门县主动服务和融入“一极两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弘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玉溪精神,牢固树立“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效率意识,主动服务和融入“一极两区”,持续深化“玉溪之变”易门实践。
围绕易门建设昆玉同城化发展先行区、打造滇中菌乡山水公园城、打造西南循环经济科创城“一区两城”定位和目标任务,发挥好易门在玉溪打造“一极两区”中的地位和作用。易门气象主动融入和服务“玉溪之变”易门实践,根据全国气象高质量发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和中国气象局、省、市、县气象局“十四五”规划,结合易门气象实际,现将工作思路报告如下:
一、气象主动融入和服务“打造滇中崛起增长极”
(一)推动园区气象建设,融入和服务“工业倍增计划”
一是落实好省、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的相关通知要求,加快推进工业园区区域气候可行性论证工作。二是充分利用“补短板”工程,在易门工业园区增设六要素自动观测站,开展气象数据采集,为园区气象服务打牢基础。三是履行好防雷安全部门监管职能,抓牢防雷安全管理。对园区内生产、经营、存储、使用危险爆炸物品的企业,严格开展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行政许可,加强防雷安全日常监管,确保安全先行。四是主动聚焦和服务新能源产业。发挥气象部门的优势,聚焦光伏、风电、生物质能新能源产业,服务易门县光伏项目建设及风电场项目建设。五是做强做细气象服务。充分利用“云南省智能网格预报平台”,对易门县工业产业和园区内重点企业开展精细化、靶向性、直通式气象服务。
(二)推动“气象+”,融入和服务绿色易门建设
一是开展“中国天然氧吧”创建,推动气象+康养发展。依托易门区位、生态环境和“水城·菌乡”、“滇中菌乡山水公园城”品牌优势,开展“中国天然氧吧”创建,主动融入易门大健康产业。二是利用“云南省智能网格预报平台”,推进气象+旅游服务。依托易门国家森林公园、易门铜矿工业遗产、绿汁江峡谷风光、玉楚高速绿汁江大桥等独特资源,开展旅游气象服务,为创造宜乐、宜游的良好易门环境,建设“旅游+休闲”胜地,建设绿色健康易门贡献气象力量。
二、气象主动融入和服务“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区”
(一)深入开展基层党建“四级联创”,推进乡村治理。
一是履行好县级联系单位的职能,贯彻执行好玉溪市和易门县基层党建“四级联创”相关部署和工作安排。推动联系村构建城乡基层党建一体化工作格局,推动工作整体提质、全面提升,增强基层党建服务和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质效。二是推进易门气象全体干部职工开展好“干部规划家乡行动”和乡村治理。促进城乡空间布局合理、功能配套完善、产业集聚发展,深入开展乡村治理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进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网格化服务管理“多网合一”工作。深入推进平安乡村建设,持续推进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网格化服务管理“多网合一”工作。
(二)深化气象服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一是继续强化农村公共气象服务能力。继续加强农村的山洪、滑坡泥石流、雷电、大风等气象及其次生灾害防御工作。在现有基础上继续完善和提升信息发布“最后一公里”问题。继续推进农村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农村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的编制和实施,继续建立健全农村气象灾害应急管理工作体系。二是继续加强农业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开展好我县自然灾害(气象)风险普查并推进成果运用。特别是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干旱、冰雹、雪灾、低温等10种主要的气象灾害风险普查和区划工作。推进成果运用,加大重点区域、重要农事季节的抗旱、防雹作业力度,强化动态监测和区域联防,减轻灾害损失,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三是推进人工影响天气高质量发展,深入开展烤烟增雨防雹和专业气象服务。易门烤烟作为种植规模较大、收益稳定的经济作物,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方面成效显著。贯彻落实好《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和省、市关于推进人工影响天气的实施意见,运用好关键核心新技术、加强人才和专业队伍建设,提高安全技术水平,切实加大投入、完善联动机制,全面提升监测能力、指挥能力、作业能力。开展烤烟增雨防雹作业和烤烟专业气象服务,最大限度的减轻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势在必行。四是继续开展好畜牧业、林业等的气象服务,推进高原特色农业气象服务。围绕易门脱贫攻坚产业布局、“四带两区”产业发展布局和“一县一业、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基地,探索开展野生菌、油橄榄、板栗、核桃、雪茄烟、热带果蔬、养殖等气象服务。对县域内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开展靶向性、直通式气象服务。
三、气象主动融入和服务“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
(一)气象融入生态保护,坚决保护好绿水青山
一是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扎实抓好生态环境保护。因地制宜,对岔河水库、底尼等区域制定常态化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计划,积极开展重点区域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发挥其在水源涵养、水土保持、植被恢复、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库增蓄水等方面的作用。二是开展好森林火灾、山洪泥石流等气象应急保障服务。一方面完善我县应对森林草原火灾火险、异常高温干旱等事件的人工影响天气应急工作机制,结合实际情况及时启动相应的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另一方面加强部门合作与联动,推进气象与水利、自然资源的部门间合作,推进山洪灾害防治、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防范治理。
(二)气象融入和服务新型城镇化建设
一是做好城市气象灾害的防御工作。以需求为牵引,科学规划和设计城市中小尺度综合观测系统、精细化预报系统建设内容、规模和布局,开展主要城市气象灾害的风险评估,并将风险评估结果融入到城市发展规划和建设的决策中去,提高城市的灾害应对和风险管理水平,建立和完善城市突发气象灾害的各类应急预案,加强城市气象防灾减灾体制机制建设。二是加强部门间信息共享和联动,开展好城市生命线运行保障的气象服务。主动加强与交通、供水、市政、电力等城市生命线运行管理部门的沟通与联系,加强与各部门的信息共享和技术合作,加强城市防洪排涝建设,使气象服务融入城市运行和管理中去。三是开展好集镇和特色小镇气象服务。以将“滇铜古镇”绿汁镇打造成“云南省首个时光主题旅游特色小镇”“全国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示范区”为目标,以气候条件、气象景观资源、生态环境质量、配套服务及气象灾害防御能力等指标为依据,将易门生态环境优良、气候风光独特的地区发掘出来,助力生态旅游和农业农村发展,提升自然灾害防御能力,服务地区经济发展。
(三)开展好面对公众的气象服务
一是提供与公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气象服务。做好气象实况监测产品的服务,向公众提供温度、降水、风速、风向等气象实况监测产品;做好常规天气要素预报预测的服务,向公众提供暴雨、雷暴、冰雹、大风等灾害性天气及强对流天气临近预报、短时预报。开发与公众工作、出行、健身、医疗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公众气象服务产品,如人体舒适度指数、紫外线指数、风寒指数、花粉浓度、中暑指数,提供空气质量、污染物汇聚、扩散的预报预测及其对居民生活的影响等信息。二是面向公众普及气象知识。发布公众关心的重大天气、气候、环境和空间气象事件信息及气象新闻,传播和普及天气、气候、气候变化科学知识。以新闻发布会、电视、网络等方式发布公众关心的重大气象灾害事件。加强对公众的气象知识培训,增强公众科学应用气象产品的意识和能力。
(四)开展好专业、专项气象服务和应急气象服务
一是开展好水文、交通、卫生等气象服务。推进数据信息共享,开展流域面雨量分析和预报服务,开展水利枢纽和水库调度气象服务、山洪预警气象服务。针对气候特点和气候变化情况,开展交通运输的气候区划工作;联合交通部门建设交通气象监测网络,开展交通气象预报,提供高速公路等交通干线能见度、强降雨、雪、雾、大风、沙尘暴、结冰、低温、泥石流等的监测、预警服务。卫生气象服务。联合卫生部门,分析气象条件对人体健康、疾病发生的影响,开展人体健康指数预报服务,提供人体舒适度、风寒指数、高温中暑指数、紫外线指数、花粉浓度等预报服务。二是开展好重大活动、重大工程项目等专项气象服务。通过与重大活动的执行或沟通,了解详细需求,制定参与重大活动的全过程系列气象服务方案;建立气象保障服务组织机构,健全运行机制;明确服务流程和分工,确定重大活动气象保障任务和服务重点。三是开展好应急气象保障服务。继续提高危险爆炸品、化学品泄漏等突发事件的污染物大气扩散、事故现场气象条件的预报水平,加强突发公共事件的气象保障服务能力。收集现场观测数据并及时传送回当地气象部门和事故现场指挥部门,开展突发公共事件事发点气象条件监测服务。并根据未来的天气变化情况,提供风速、风向、气温、地温、污染物扩散后浓度等预报,提出应急响应对策建议,提供事故现场气象条件的预报服务,开展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气象预报服务。
易门气象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增强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立足气象本职工作,努力做到“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加强协调联动,在防汛减灾中切实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气象工作改革创新,并进一步落实好全国气象高质量发展工作会议精神,以气象业务能力现代化引领易门气象高质量发展。将易门气象工作与“玉溪之变”易门实践、易门县委中心工作、易门“一区两城”建设等结合起来,在农业生产、乡村振兴和重大社会活动等多方面方面做好气象保障服务,为易门的发展贡献气象的力量。
2022年6月10日
-
-
主办:易门县人民政府 网站地图
承办:易门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云南省玉溪市易门县龙泉街道城山路1号 联系电话:0877—4963800
网站标识码:5304250010
备案号:滇ICP备17006964号滇公网安备:53042502001040
网站支持IPv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