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门县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省市人民政府

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措施的实施意见》政策解读

 

一、出台背景及依据

为贯彻落实《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22条措施的意见》(云政发﹝20212号)和《玉溪市人民政府关于落实云南省人民政府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22条措施的实施意见》(玉政发﹝20217号)文件精神,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易门县发展和改革局现结合易门实际,草拟了《易门县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省市人民政府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措施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在征求了县属有关单位意见建议并修改后,2021526日经县政府第103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

二、主要内容

实施意见结合省、市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措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抓实项目扩大有效投资发挥消费基础性作用强化就业保障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优化营商环境九个方面提出了易门县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21条措施。每条措施明确了牵头部门及配合部门,突出主攻方向和重点任务,确保各项措施能贯彻落到实处。

(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1.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紧扣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坚持抓好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加强疫情常态化防控应急演练和物资技术准备,加快实施重大传染病救治能力和疾控机构核心能力双提升工程,按期完成核酸检测实验室、发热门诊、感染科改造提升并投入使用。深入开展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力争实现省级卫生乡镇全覆盖。

(二)抓实项目扩大有效投资

2.实施投资项目提质提速行动。全口径管理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突出抓好省级四个一百、市县级双十重大项目和省级补短板、增动力重点前期项目,更加注重固定资产投资工作成效,力争市级项目前期工作经费、用地保障等方面支持向易门倾斜。全周期调度重大投资项目,进一步发挥县促投资稳增长指挥调度中心作用,建立重大项目县领导包保挂钩、动态储备、问题清单交办督办催办等制度,推行月度季度会办、半年综合研判,实现调度体系高效运转。

3.强化项目要素保障。用好用足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建设用地指标,做到重点建设项目与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紧密衔接。清单化管理工业园区、城市建设批而未供土地和闲置土地,确保全县批而未供土地消化周期小于3年、闲置土地发生率低于4%。大力实施土地整治项目,切实增加占补平衡指标储备,加大补充耕地指标统筹调剂和市场化交易力度。加快项目协调推进,积极争取更多项目获得市级项目前期工作经费支持,统筹安排2000万元项目前期工作经费,保证项目前期经费直达建设项目。积极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央预算内投资、中央财政等资金支持,做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申报,加强专项债券项目管理,力争发行2.1亿元以上。加强银政、银企对接,协调金融机构对重点项目给予最大限度支持。

(三)发挥消费基础性作用

4.促进传统消费升级。争取省市级经费支持开展各类促消费活动,引导汽车、家电、家装等大宗商品销售企业对接上游经销商出台个性化优惠政策。规划完善中心城区一主多片区的商圈格局,加快中心街、兴文街等商业休闲主题街区建设。培育一县一街区、一街一特色的县域消费圈,打造一批特色街、美食街、网红街等商业新业态。办好菌交会、中秋、春节等节庆活动。以互联网+”为重点,提升创新餐饮、住宿、商贸、文化等传统服务业,加快发展康复护理、集中养老、养生健身、现代物流、电子商务、信息消费等新兴服务业。大力培育发展夜间经济,活跃市场,释放消费潜力。

5.鼓励发展消费新模式。落实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购置补贴、停车优惠等政策,加大新能源企业推广使用力度。建设完善街区、商圈数字化配套服务设施。推进传统商业规模化、品牌化、连锁化经营,鼓励发展线上+线下+配送的零售新模式。推广扫码、刷脸、自助结算等数字化消费。打造城市社区一刻钟便利生活圈、乡村一站式便利消费场景。用好中央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专项资金,争取省级财政补贴,支持特色农产品在国内主要电商平台上线销售。

6.提振文化旅游消费。落实法定节假日工会福利消费券发放,推行节庆旅游活动门票减免、自驾游客油票补贴、文旅体育消费惠民等措施。主动融入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加快全域旅游发展,继续打造滇中水城·菌乡易门品牌,加快实施旅游精品工程,规划建设一批旅游景点、特色旅游产品,大力开发精品旅游路线,加大旅游基础设施投入,推进特色旅游村、农家乐和森林人家提档升级,启动幸福摩天轮项目建设,建成滇中水城“4A”级景区,激发旅游消费潜力。抓实文旅IP打造、创新宣传推介,深化旅游市场综合整治,策划实施一批节庆旅游促销活动。

(四)强化就业保障

7.稳定就业促增收。落实好援企稳岗政策。将个人和小微企业创业担保贷款最高额度提高到20万元、300万元。对招用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的小微企业按照有关标准给予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对吸纳脱贫劳动力稳定就业的各类企业、民办非企业单位、个体工商户、专业合作社等用人单位,按照有关标准给予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严格落实灵活就业高校毕业生社保缴费补贴政策。积极组织1624周岁的失业青年开展就业见习,对就业见习用人单位按照有关标准给予见习补贴。组织实施2021年以工代赈示范工程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项目,将以工代赈发放劳务报酬的资金占比提高到15%以上。

(五)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

8.全力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绿色食品牌方面,夯实农业发展基础,落实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稳定粮食种植面积,有序开展烟、菌、果、菜、药产业规划种植,加快推进易门县正大百万头肉猪4.0全产业链项目建设。积极培育一村一品、一乡一特优势产业,强力推进一县一业食用菌产业发展,争取省财政一县一业奖补、力争进入一县一业示范县。绿色能源牌方面,推进全域智能电网示范区、西部城市高可靠性配网供电示范区建设,推动清洁生产、资源循环化再生利用,扩大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在工业领域和居民生活领域的利用,积极引进发展风力发电、光伏太阳能发电、天然气综合利用、储能电池生产等新能源企业,加快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健康生活目的地牌方面,主动融入大滇西旅游环线和昆玉红旅游文化带,围绕滇中菌乡山水公园城打造,积极争取上级用地和资金支持,抓好红河谷绿汁江流域综合开发,加快推进绿汁滇铜古镇、滇中水城“4A”级景区创建、楹联文化长廊向合作水库延伸工程、南屯湖医养康复旅游服务中心等项目建设。打造禄丰恐龙谷绿汁·滇铜古镇新平哀牢山景区滇中精品旅游线路。推进高品质半山酒店、民宿集群地和田园综合体建设。

9.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建立产业链技术攻关清单,建设一批产业链协同创新平台。打造县级产业链创新联盟。对接全省重点产业链名录,做大做强有色金属、新型建材、生物资源加工、旅游文化、现代物流等重点产业链。实行产业链链长制,建立完善一位县领导、一条产业链、一个工作专班、一套工作方案的工作机制。实施全产业链招商,年内引进签约落地的产业项目在10个以上,其中投资额5000万元的重大产业项目不少于3个。对投资额在2000万元以上、符合市级财源建设引导资金管理规定的建链补链延链强链技术改造或新建项目,按程序申报资金补助。

10.加大企业数字赋能改造支持力度。全面推进信息技术在工业企业设计、生产、管理、营销等环节的运用及开发,加快数字产业化,加速推进区块链技术运用,突出数据赋能,建设面向企业的政务信息网络,建立面向区域、行业、产业链和同质企业的中小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信息服务,实现企业基础信息资源的共享与交换。加快推动企业使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深化数字技术同重点产业发展整合运用,降低传统产业能耗、物耗等生产成本。

11.深化数字基础设施创新运用。积极争取省级资金支持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实施5G智能广播项目,新建5G基站150个,推动城域网扩容和2G4G基站提质改造,提升光纤宽带渗透率和接入能力。推进5G多领域融合应用,对经认定可复制性强、社会带动效应突出的5G行业应用项目,给予适当补助。争取省级资金,对经认定带动性强的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公共服务平台,按照总投资额一定比例给予奖励。

(六)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

12.加快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围绕干净、宜居、特色、智慧要素,加快美丽县城创建,推进美丽县城(一期)PPP项目建设,力争入列全省美丽县城评选奖补名单。有序推进城市更新,围绕县城短板弱项,加快推进城山片区、桥头街片区、合作水库片区开发,抓好35个老旧小区改造、市政道路、给排水、停车场、绿化亮化、公共服务设施等更新改造。推进绿汁滇铜古镇、浦贝陶瓷美食小镇等特色小镇建设,加快六街、小街、铜厂、十街集镇规划建设。落实城镇地区户籍迁移限制全面放开政策,推进易地扶贫搬迁、迁村并点等政策移民户口迁移。加快建立多元可持续的投融资机制,积极引导更多民间资本、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托育服务设施等城镇化建设。

13.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乡村振兴十百千工程,力争建设乡村振兴示范点5个以上。围绕烟、畜、菜、果、菌、药“6+N”产业体系建设,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建设。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力争58个行政村集体收入均达10万元以上。提升农村劳动力就业能力和技能素质,实现政府补贴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1500人次。实施乡村人才振兴行动计划,积极培育高素质农村人才。

14.扎实做好脱贫地区的后续帮扶。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20217月底前建设面向困难群众的救助平台(找政府”APP),实现对农村低收入人口风险点的早发现和早帮扶,确保不让一户一人返贫致贫。谋划实施一批产业帮扶项目,健全完善产业帮扶覆盖机制。调整帮扶政策,鼓励多劳多得、防止政策养懒和泛福利化。扎实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后续帮扶,指导全县32个集中安置点谋划符合政策支持要求的项目,积极争取资金支持。

(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15.培育壮大市场主体。严格贯彻执行《易门县加快培育壮大四上企业的实施意见》(易政发〔20219号)。落实县四套领导班子成员每人挂钩联系2户民营企业工作制度。深入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全年计划申报省级成长型中小企业2户以上。发展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增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1户。建立四上企业培育数据库,全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7户,推动达限且成长性好的商贸企业全部纳入限额以上管理。采取引进、整合、混改重组等方式,推动本地建筑企业提高资质等级,争取企业一级资质有1—2家,二级资质有2家。

16.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引导企业加大研发经费投入、建立研发机构、申报科技计划项目,做好省、市级奖补资金争取工作。积极申报院士专家工作站、省级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及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对象,对市级中青年学科技术带头人每人每年给予补助3600元。建立科技企业培育库,培育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3家。至少推荐1户企业申报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新认定的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每个补助30万元,但不重复补助。做好关键共性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积极争取省工信厅相关专项支持。

17.加大力度降低企业各类成本。严格落实各项减税降费政策。执行小型微利企业、个体工商户所得税延迟缴纳政策。进一步清理规范银行业金融机构收费行为。全面放开电力市场化交易。落实国家降低用气成本政策,将降价空间全额传导至终端企业用户。开展降低企业物流成本专项行动,继续实施铁路运价下浮优惠、高速公路差异化收费和分时段弹性收费政策。继续开展拖欠民营企业账款整治专项行动。严厉查处政府部门转嫁收费、中介机构违规收费、转供电主体乱收费等行为。

18.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继续实施好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和信用贷款两项直达政策工具。确保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水平持续降低,2021年新增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中信用贷款占比不低于30%。继续发挥定向降准、支农支小再贷款等货币政策工具的逆周期调节和结构引导作用。加大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对小微企业、三农企业支持力度。做好区块链产业金融服务平台解决企业融资需求授信工作,鼓励县属有实力的企业积极申报上市。

(八)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

19.提升外贸发展水平。全面融入昆玉同城化、滇中城市群一体化和一小时环昆经济圈,加快构建昆玉同城化发展先行区,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积极与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沿边开放口岸、玉溪海关联动,主动服务大循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落实好《易门县外贸进出口扶持政策的实施意见(暂行)》,加快易门普洱茶加工出口等项目实施,推动县内工业企业积极开展进出口业务,支持贵研扩大贵金属出料加工,扩大特色农产品、工业产品对外贸易规模和效益。加快推进跨境电商配套服务体系建设,培育和引进跨境电商经营企业。加大稳外贸政策宣传和执行力度,推进政策落地生效。

20.提高招商引资工作成效。突出发展重点,以有色金属、新型建材、生物资源、新能源等为主攻方向,围绕建链、补链、延链、强链,深度对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以设立招商联络处、举办招商推介活动等方式,精准招商,招大引强。抓住昆玉同城化发展机遇,加强与昆明、安宁、晋宁等县市区互利合作,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强化以商招商、以园招商,依托易门云粤投资公司、果岭(云南)开发公司市场化、专业化优势,全力打造园中园产业集群发展模式,推动招商引资实现新突破。

(九)优化营商环境

21.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以商事制度改革为主线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大力发展互联网+政务服务,加大一部手机办事通推广应用,力争实现政务服务事项应上尽上一网通办,推动跨省通办。健全营商环境红黑榜、政务服务好差评等制度,建立营商环境常态化督导工作机制,全力打造办事不求人、审批不见面、最多跑一次的营商环境。推广应用全省统一的惠企政策申报系统,实现惠企政策一口发布、一口受理、一口咨询服务。


政策原文:http://www.ym.gov.cn/ymxzfxxgk/yzfymxzfbgs18/20210802/13248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