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易门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 政策解读
2022年12月30日,《易门县“十四五”工业发展规划》(易政办发〔2022〕53号)(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印发实施,为便于有关职能部门、各乡镇(街道)及社会公众更好地理解《规划》有关内容,以便更好的推进《规划》的实施,现结合易门县工业发展实际,就《规划》有关政策解读如下:
一、制定《规划》的背景及目的
“十四五”时期是我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重要时期,也是易门县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工业作为我县重要的支柱产业,随着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增多、经济下行压力巨大。为适应云南省、玉溪市、易门县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指导和调控易门工业经济建设,优化工业布局,合理配置空间资源,促进工业集中集约集群发展,加速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结合易门工业发展实际,编制《易门县“十四五”工业发展规划》,作为宏观调控我县工业经济发展、为我县工业企业提供服务的重要依据。
二、发展目标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绿色发展新理念,以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实行严格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加快建设完善的现代化工业体系,力争到2025年初步走上工业开放型、创新型和高端化、信息化、绿色化、集群化发展道路,工业总量规模和质量效益同步提升,“1+3+1”工业产业体系(即:1个主导产业: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3个辅助产业:绿色建材产业、生物资源加工产业、装备制造产业,1个新培育产业:新能源产业)基本建立,成功打造易门工业经济升级版。目标指标具体详见下表:
易门县“十四五”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主要目标
序号 | 类别 | 2020年 | 2025年 | 年均 增长% | 属性 |
工业总体发展指标 | 工业总产值(亿元) | 160.5 | 400 | 20 | 预期性 |
规上工业总产值(亿元) | 123.8 | 350 | 23.1 | 预期性 | |
工业增加值(亿元) | 37.0 | 100 | 22 | 预期性 | |
工业增加值占全县GDP的比重(%) | 28.2 | 50 | 增加21.8个百分点 | 预期性 | |
规上工业增加值(亿元) | 36.3 | 90 | 19.9 | 预期性 | |
工业投资(亿元) | 16.86 | 50 | 24.3 | 预期性 | |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家) | 54 | 70 | 5.3 | 预期性 | |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亿元) | 127.9 | 235.6 | 13 | 预期性 | |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税总额(亿元) | 7.9 | 10.1 | 5 | 预期性 | |
产值过亿企业(家) | 12 | 17 | 7.2 | 预期性 | |
产值过10亿企业(家) | 2 | 3 | 8.4 | 预期性 | |
万元GDP能耗 | -14.2% | 完成上级下达任务 | — | 约束性 | |
招商引资项目(个) | 22 | 35 | 9.7 | 预期性 | |
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个) | 3 | 5 | 10.8 | 预期性 | |
竣工项目(个) | 10 | 16 | 9.9 | 预期性 |
产业布局规划
序号 | 区域 | 片区 | 产业区 | 工业产业定位 |
1 | 易门 产业园区 | 大椿树片区 | 大椿树产业区 | 重点发展有色金属(以稀贵金属和铜为主)产业、循环经济产业、水泥陶瓷建材及现代物流业 |
韩所产业区 | 重点发展有色金属、绿色建材、现代物流产业 | |||
2 | 麦子田片区 | 麦子田产业区 | 重点发展先进装备制造、绿色建材、新能源产业(储能) | |
3 | 梅曾片区 | 曾所产业区 | 重点发展食用菌、畜产品、林果、蔬菜精深加工为主的绿色食品产业 | |
4 | 梅营产业区 (拓展区、未开发) | 重点发展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 | ||
5 | 六街片区 | 六街产业区 | 重点发展生物提取、特色医药生产、保健品生产为主的生物医药产业、食用菌精深加工产业 | |
6 | 易门县 | 十街、浦贝、小街 | 新能源产业(光伏发电、风能发电) |
三、产业发展重点
(一)有色金属产业。重点发展铜金属深加工、铜基新材料、稀贵金属新材料深加工和稀贵金属二次资源回收再生产业。力争到2025年,有色金属产业产值达到200亿元,其中稀贵金属新材料产业产值达100亿元,铜材料产值达100亿元。
(二)绿色建材产业。重点发展新型水泥及制品、陶瓷产业、建筑管材和装配式建筑产业。力争到2025年,绿色建材产业产值达到100亿元。绿色生产水平进一步提升,污染物排放和万元GDP能耗达到全省领先水平。
(三)生物资源加工产业
1.生物医药产业。重点发展现代中药(民族药)、生物化学药、特色保健品和医疗器械产业。力争到2025年,生物医药产业产值达到20亿元。
2.绿色食品产业。重点发展食用菌加工、蔬菜加工、特色林果加工、粮食加工和畜禽加工产业。到2025年,绿色食品产业竞争实力、自主创新能力、品牌创建等水平进一步增强,基本实现全产业链发展,绿色食品产业产值达到60亿元。
(四)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重点发展重化矿冶成套装备、数控机床和电子信息及智能装备产业。力争到2025年,先进装备制造业产值达到10亿元。
(五)新能源产业。重点发展光伏发电产业、风力发电产业和新能源储能产业。力争到2025年,新能源产业产值达到10亿元。
四、主要任务
(一)实施强链补链工程。围绕构建“1+3+1”的产业体系,聚焦功能区主导产业细分方向,开展精准招商引资。将投资强度、税收强度、环保节能等准入标准以及监管措施、违约处理等条款列入招商协议和土地招拍挂公告,进一步提高工业项目的投资强度。
(二)实施创新能力提升工程。建设产学研创新平台,加快成果应用转化;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加快技术研发及产业化步伐;构建适应创新驱动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和激励环境,强化科技创新、人才汇聚功能,聚焦产业链的研发环节,助推全县产业转型升级,辐射带动区域工业创新水平的整体提升。
(三)实施绿色循环示范工程。一是推进稀贵金属循环产业园建设;二是推进碳达峰示范项目建设;三是强化资源回收利用技术研发体系建设。
(四)实施数字赋能工程。一是抢抓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机遇,打造一批数字化、智能化试点示范项目;二是加大工业互联网应用,实施产业数字化转型;三是统筹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智慧园区建设,重点推进5G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智能服务管理系统、安全环保监测系统、工业云平台等数字化平台建设;四是建设面向企业的政务信息网络,为企业提供信息服务,实现企业基础信息资源的共享与交换。
(五)实施产业人才培养工程。一是与东中部地区建立广泛联系和长期稳定合作关系,学习东部的先进理念和先进的经验,积极组织新兴产业各领域专业技术人才到东部地区考察培训学习;二是以新兴产业的市场需求和创新主体的科技需求为导向,通过项目引进、合作引进、兼职引进等多种形式柔性引进省外高层次科技人才挂任管理职务、专业技术职务,担任首席专家、技术顾问、特聘专家等;三是推进产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围绕稀贵金属、绿色建材等重点产业,制定高技能人才培养计划,加大对专业技术型人才、研发型人才、工匠型人才、应用型人才、技能型人才的引进和培养的扶持力度,统筹推进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六)市场主体培育工程。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一批、产业聚集吸引一批、创新创业孵化一批、延长产业链带动一批、优惠政策扶持一批等“五个一批”,全力培育发展市场主体,增强转型发展后劲。建立健全“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重点企业培育库,筛选一批有发展潜力的企业作为重点培育对象,加强对重点培育企业的帮扶、指导、服务,加速企业成长壮大,实现市场主体规模质量双双提升、倍增发展。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保障。一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推进全县工业产业发展,形成一个推进组、一个发展规划、一套支持政策、一批重点项目、一个考核机制“五个一”工作机制;二是坚持“结果导向、节点控制、过程督查”原则,研究制定工业发展考核办法和目标任务分解方案,督促落实项目进度,并对目标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考评,强化结果运用。
(二)强化要素支撑。一是高质量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园区内道路、供电、供水、供气、供热、排水、园区循环改造、新建(改造)园区环保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引导行业龙头企业、园区开发运营商等市场主体参与园区土地连片开发,鼓励企业参与建设重大项目配套园、“园中园”“孵化园”等项目。二是保障工业项目用地。统筹安排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及农村土地整治的规模、布局和时序,有效增加工业建设用地。
(三)提升项目落地服务能力。强化项目的跟踪服务,积极配合客商考察、选点,做好项目投融资、土地流转、产品宣传推广、劳动力保障等协调服务工作;对有合作意向的项目,主动联系对接,积极跟进,尽快促成企业进驻和项目落地。同时,优化营商环境,切实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化行政管理制度改革,探索重大项目审批的园区“全程代办制”,探索工业项目联合审批和联合竣工验收模式,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四)加大资金扶持力度。一是聚焦优势产业、优质企业,加大政策倾斜,集中打造一批大企业集团,使之成为拉动我县新兴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实施中小企业培育行动,围绕龙头企业完善和延伸产业链,加快引进培育一批中小企业,筛选产值在1000-2000万元之间、成长性好的企业作为“小升规”重点培育对象,尽快培育成长为规模以上企业。积极搭建“政银企”合作平台,帮助企业拓宽融资渠道,筹措项目资金。二是鼓励、支持企业加大投资,扩大产能,提升现有企业的规模总量,调整产品结构,加快产业链延伸,不断围绕产业链延伸找项目、上项目、聚项目,推动产业集聚提升;引导现有重点企业大胆走出去、引进来,广泛吸纳社会各类资本参与企业产权改革和资产的并购、参股、重组,走强强联合之路,通过“以企引外”“内外合璧”实现企业裂变式扩张、经济倍增式发展,加快形成一批主业突出、实力较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的优势企业,力争实现无上市企业的“零突破”。
-
-
主办:易门县人民政府 网站地图
承办:易门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云南省玉溪市易门县龙泉街道城山路1号 联系电话:0877—4963800
网站标识码:5304250010
备案号:滇ICP备17006964号滇公网安备:53042502001040
网站支持IPv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