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玉溪易门县古称仙源,地处滇中昆明、玉溪、楚雄三州市交界处。这里山川秀丽,地形地貌多样,立体气候特征鲜明,森林覆盖率达60%以上,森林资源较为丰富,为野生菌生长提供了优良的环境。

图片1.png

经调查,易门的野生菌多达400种以上。这些种类繁多、形态颜色各异的野生菌多生长于半湿润常绿阔叶林和针叶林间,常见类群有牛肝菌类、红菇类、乳菇类、口蘑类、块菌类、鸡油菌类、地花类、革菌类、蚁巢伞类等。其中,经济价值较高的有白牛肝菌、红葱、白葱、干巴菌、松茸、块菌、鸡枞等。

野生食用菌已成为易门特色美食的一块金字招牌,但由于一些野生食用菌和有毒野生菌之间形态相似,肉眼辨别比较困难,因此,每年因误采误食毒蘑菇而导致中毒的事件时有发生。

为进一步提高大众防范意识,正确全面了解野生食用菌和有毒野生菌的区别,今天给大家科普以下云南常见的3种有毒野生菌。

污黄红菇

图片2.png

形态:子实体较小。菌盖直径3~6cm,扁平至近平展,中部下凹,表面污黄白色、污土黄色,似粉状,或黏,边缘平滑且后期有条棱。菌肉白色。菌褶污白色,老时变污黄色或褐色,近离生。菌柄长2~6cm,粗0.8~1.3cm,同盖色,内部松软至空心。担孢子近球形,具疣刺,9~12μm×6.5~8.5μm

价值:不宜食用。

生境:生长于林中地上。

小毒红菇

图片3.png

形态:子实体较小。菌盖直径1.5~3cm,初扁半球形,后近平展,中央下凹,幼时深粉色,后中央紫黑色,向边缘渐浅至灰粉色,表面光滑且具光泽,边缘老时具条纹,表皮易剥离。菌肉白色。菌褶白色至奶白色,弯生,较密,等长,少数分叉,有时边缘圆锯齿状。菌柄长2.5~6cm,粗0.5~2cm,圆柱形,实心,后变松软至空心,白色,老后变黄色。担孢子近无色,近球形,具小疣,小疣间形成网纹,淀粉质,6~8.5μm×5.5~8μm

价值:毒菌。

生境:生长于针叶林中地上。

毒红菇

图片4.png

形态:子实体中等大。菌盖直径4~9cm,扁半球形至平展,中部下凹,浅粉色至珊瑚红色,边缘色淡,湿时黏,边缘有条棱,表皮易剥离。菌肉白色,近表皮处红色。菌褶白色,稀疏,弯生,等长,褶间具横脉。菌柄长4~8cm,粗1~1.6cm,白色至粉红色,圆柱形,中生,内部松软。担孢子无色,近球形,具小刺,9~10μm×8~9.5μm

价值:毒菌。

生境:生针叶林或针阔混交林中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