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易门县铜厂彝族乡人民政府 > 综合信息
铜厂乡西山村:学用“千万工程”经验走出基层治理新路径
铜厂乡西山村位于乡政府东南部,距乡政府23公里,距易门县城13公里。全村辖区总面积33.32平方公里,辖17个村民小组,共有838户2713人,村民收入以种植烤烟、蔬菜、玉米为主。近年来,西山村认真贯彻“千万工程”经验,学习马关县村级共建共治理事会实践成果,立足本村实际,建立“党组织牵头、理事会搭台、群众唱主角”的治理新格局,有效激发了群众“主人翁”意识,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良好局面。

党建引领破僵局,共建共治靓西山
为实现“村美、路畅、水清、人和”目标,西山村党总支锚定“党建引领、共建共治”主线,以村级共建共治理事会为核心引擎,打破“干部干、群众看”被动局面,凭借其“上联支部、下接群众”的桥梁优势,凝聚各方力量破解环境难题,让乡村颜值与民心温度同步提升。一是划清责任边界,激活治理动能。针对人居环境整治“范围广、头绪多、参与度低”痛点,理事会主动扛责,牵头推行“片区分包到组、责任落实到人”网格化管护机制,由理事会成员任“总管家”、村民小组长任“分管家”,将庭院整治、道路维护、沟渠清理、垃圾清运等任务细化到户、量化到人。理事会服务队通过入户宣讲、张贴公示等方式广泛告知,让村民清晰知晓责任边界。“家园是大家的,理事会把责任分到户,干活有方向、出力有劲头!”村民的心声正是理事会激活群众“主人翁”意识的生动写照。二是靶向破解难题,凝聚共治合力。理事会牵头开展“地毯式”实地踏勘,组织党支部书记、小组代表、村民骨干边走边议,深挖整治亮点、直面短板弱项,将村民诉求融入研讨,敲定靶向整改措施。日常管护中,牵头常态化开展“扮靓家园”行动,合理分工让年轻力壮者干重活、年长者负责清扫养护,带动村民主动参与环境整治,既高效破解难题,更增强了村民归属感与凝聚力。三是健全长效机制,巩固整治成效。为防止成效“昙花一现”,理事会牵头建立“定期巡查+动态反馈”机制,明确各小组每季度至少开展一次集中维护,村“两委”定期检查,对成效显著的小组公开表扬;通过“微信群”等渠道收集群众意见,动态调整维护重点。理事会全程参与政策宣传、责任落实、监督检查,推动村民从“旁观者”变为“主人翁”,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良性循环,实现人居环境从“一时美”向“时时美”“一处美”向“全域美”的转变。

全民联动筑防线,共治共守保平安
西山村上芭蕉村地处山区不稳定斜坡体,地灾防控形势严峻,为守护上芭蕉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西山村党总支以党建为引领,村级共建共治理事会牵头发挥作用,构建“常态化排查+特殊天气应急+驻点值守备战”的立体防控体系,用责任与担当筑牢安全防线。西山党总支牵头制定精细化防控方案,明确村级共建共治理事会“统筹协调、研判决策”核心作用,志愿服务队“排查监测、应急处置、驻点值守”具体职责,形成“党组织引领、理事会牵头、志愿者冲锋、群众联动”的工作格局。理事会结合村民居住分布划定责任网格,由党总支带领志愿服务队开展“每周两排查、每月一研判”常态化排查,重点检查边坡裂缝、房屋墙体等关键部位,对发现的排水堵塞、边坡松动等小隐患现场整改,重大隐患第一时间上报乡党委、政府,确保隐患排查无死角、无盲区。针对降雨等特殊天气,理事会迅速启动应急响应,志愿服务队化身“应急先锋队”,通过微信群通知、入户敲门等方式逐户告知,对老弱病残孕等特殊群体采取“一对一”搀扶护送、物资搬运等贴心服务,有序引导群众转移至安全安置点,全程做到“不漏一户、不落一人”;为应对突发情况,理事会牵头建立志愿服务队驻点值守机制,队员们轮流在村里临时值守点驻扎,配备应急手电筒、雨衣雨鞋等物资,24小时待命备战。值守期间,队员们同步开展动态监测、政策宣传、情绪安抚等工作,理事会成员定期到值守点督导检查,及时协调解决值守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通过“党组织定方向、理事会搭桥梁、志愿服务队抓落实”的闭环模式,西山村实现地灾防控“排查常态化、预警精准化、转移有序化、值守常态化”,切实守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地灾避险搬迁工作稳步推进筑牢坚实基础。

网格联动解民忧,共治共享促和谐
村级共建共治理事会作为西山村基层治理的关键力量,以“贴近群众、快速响应”为优势,在矛盾风险排查化解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为平安乡村建设筑牢根基。理事会依托全村“多网合一”网格体系,组织成员下沉25个网格小区,与网格长、网格员协同开展常态化排查,重点关注邻里纠纷、生产矛盾、安全隐患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通过走街入户拉家常、田间地头听诉求,第一时间收集各类“小矛盾、小纠纷、小隐患”,建立动态台账,实现风险隐患早发现、早预警。针对排查发现的邻里口角、地界争议等轻微矛盾,理事会服务队成员主动担当“调解员”角色,发挥熟悉村情民意、威望较高的优势,邀请村民代表、老党员参与调解,用乡音讲法理、用乡情解心结,推动矛盾纠纷在村内就地化解。对于较为复杂的矛盾,理事会及时对接村“两委”和网格治理力量,做好信息传递、情况反馈和协调配合工作,形成化解合力。同时,理事会将矛盾排查化解与村规民约宣传相结合,在调解过程中向村民宣讲文明新风、法律法规,引导群众树立“遇事找理事会、有纠纷依法解”的理念,从源头减少矛盾发生。通过“排查在前、调解在中、宣传在后”的闭环工作模式,理事会有效将大量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成为基层治理的“润滑剂”和“稳定器”,推动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良好治理格局。

-
-
主办:易门县人民政府 网站地图
承办:易门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云南省玉溪市易门县龙泉街道城山路1号 联系电话:0877—4963800
网站标识码:5304250010
备案号:滇ICP备17006964号
滇公网安备:53042502001040
网站支持IPv6 -